广州日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察于微处,先发制敌看市疾控人如何高能战
TUhjnbcbe - 2023/10/29 17:57:00
传染病防控原则有三: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染人群。和新冠病*交锋至今,有人以“狡猾”来形容它:症状不如SARS明显,传染源更不易被识别,而且潜伏期更长,传播途径更难摸清。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蔓延到广州时,广州疾控人对风险科学预判、提前排兵布阵;当广州出现疫情,疾控精兵猛将们进入赛跑模式,力求赶在病*“盯上”下一位市民之前将其拦截。和飘忽不定的对手过招,更需硬核功夫:市疾控中心打破原有科室建制,全中心分为八个防控工作小组,多工作人员除休产假者外悉数参战,这阵势即便是SARS期间也没有过。1月30日中午,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约人参与了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再动员、再部署暨誓师大会。疾控CPU:监测疫情 研判风险抗“疫”中,市疾控中心礼堂被改造成了“战时指挥中心”。舞台上,一面大屏幕显示着广州市每日新冠疫情信息最新动态,每次变化都牵动着指挥中心的研判方向;舞台下,疾控人聚精会神专注于手头上的任务。繁忙场面随处上演,因为这里就是疾控的“CPU”,必须硬核高速运转才能守护好羊城,绝不允许“死机”。为了打赢病*阻击战,广州搭建起立体防控网络,监测范围覆盖社区、医院发热门诊、海陆空交通站点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截至目前,全市发热门诊累计筛查近9万人、来穗人员排查万人次、社区排查万人次、地铁和其他交通工具筛查多万人次,每天排查信息都会及时反馈到市疾控指挥中心。此外,指挥中心工作人医院通过网络直报上报的病例信息开展审卡工作,并且和中心实验室的结果及时核对,确保数据准确性。因此,市疾控疫情监测组的工作人员需要在这24小时坚守,汇总本地疫情数据、确诊和疑似病例详细信息,收集国内其他重点疫区的疫情信息,对本地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研判防控风险。广州市每天疫情通报中的数据就由他们统计得出。通报短短三四百字,包含30多组数据,背后是他们每天以12时和24时为“起跑线”,从不断更新的海量数据中迅速整理、准确提炼,严谨评估疫情风险。为了防止病*传播,控制传染源是首要任务,寻找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至关重要。疾控人必须24小时守在电脑前,随时掌握最新动态,尤其是对病例来源和聚集性情况进行分析。随着密切接触者追踪力度的加强和追溯人数的上升,他们争分夺秒把来自各个部门的密接者信息进行收集、核对和完善,及时上报,用精准数据跟踪和支撑密接者管理。广州市疾控中心每天派出市场暗访和外环境监测小组,对全市的各个重点场所外环境进行新冠病*监测。图源:广州疾控i健康一天下午5时许,一份外省确诊病例的协查函传到指挥中心,要求协查人员在6时前把该病例入院前一天所乘坐同一交通工具的25位密切接触者追踪到位。任务紧急,工作人员立即展开行动,按照名单挨个追踪、核实,以便及早隔离。可是,其中一位密接者在电话里否认曾坐过此班交通工具,拒不配合。工作人员没有放弃尝试,终于在第五次电话中,对方告知了自己的住址。所在区疾控第一时间将他送到了隔离医学观察点。几天后,这位密接者的名字赫然出现在新增确诊病人名单上。正因为工作人员锲而不舍地追踪,才避免让这个潜在传染源把病*传染给更多的人。除了对人群进行监测,疫情监测组还有一项重要任务:监测外环境中是否出现病*踪迹。随着复工复产的开展,市疾控在全国率先推出一个举措:每日到市内地铁、公交、火车站、机场、商场、城乡结合部、飞机客舱等人员密集以及市民关心的重要公共外环境,进行采样和新冠病*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当天就向公众进行公告。截至目前,近份样本检测结果皆为阴性,有效消除了市民外出的安全顾虑。病*取样和检测疾控大侦探:死磕病*传播过程2月初,市内某区两个家庭中相继发生新冠肺炎聚集病例,但两家互不相识,且都报称近期没有到过重点疫区、没有接触过重点疫区来穗人员。“不可能存在无来源的感染者。”广州市、区疾控人员对线索抽丝剥茧,发现两户人家在年三十同一时间都到过区内某餐馆吃饭,当时餐桌紧挨、通风不好,一个不久后出现确诊病例的武汉来穗家庭恰巧是两户人家的邻桌……经过调查,传染途径水落石出。日前,本报对这一调查过程的独家报道引起极大
1
查看完整版本: 察于微处,先发制敌看市疾控人如何高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