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不少市民跑到春光明媚的大学城,在气势雄浑的南汉二陵博物馆里观赏代表广州年考古水平的“寻迹羊城——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展。
展览集中展示了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分“拼接先秦文明”“追寻古城文脉”“探索丧葬文化”三部分,共展出考古出土文物件套,绝大部分是首次展出,确实非常精彩。而就在展览同时,也有一批“小小考古学家”来到馆里,和馆内专家们一起“动手挖宝”,体验有趣的考古。
在南汉二陵博物馆推出的特色品牌活动——第四期公众考古体验探索营(少年考古学家)里。“小考古学家”们不但初步了解了田野发掘的基本过程——第一步布方、第二步清表、第三步发掘、第四步摄影、第五步测绘、第六步取器物、第七步取样、第八步筛选……体验了动手修复古文物和“文物DIY”,还参观了南汉二陵博物馆的展览《云山珠水间》,了解如何通过考古实物资料展现先秦时期广州地区人类社会面貌,以及广州自先秦时代以来余年的城市发展轨迹,历史文化积淀和持续不断的海外交往历史;并在建筑系老师的带领下,游走小谷围北亭村寻找历史建筑。大家亦学亦玩,在愉快的气氛中增加了知识,增进了友谊,提升了对考古和文物保护的理解。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的专家介绍,让文物活起来,是广州文物考古部门加强考古成果展示传播的重要举措。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坚持“边展示、边保护、边整理、边研究”的理念,践行“保护广州文化遗产、传承羊城历史记忆、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专业初心使命,把城市考古成果及时转化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近来,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还在重要考古发掘项目现场组织了多场公众考古参观研学活动,邀请市民游客走进考古现场参观、体验考古工作,组织中小学师生到考古工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把火热的考古工地变成了生动的历史记忆课堂。这些活动有力地展示了考古单位形象和考古人风采,提升了文物考古工作的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王维宣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王维宣卜松竹
通讯员:穗文考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莫斯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