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广州战“疫”已一个月了。一个月来,全市广大医护人员、防疫人员以及全市各级部门和成千上万基层幕后英雄坚守、逆行,为抗击疫情付出了不懈、艰辛的努力。
疫情还在继续,这是对城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严峻挑战,更是对整个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的一场“大考”。作为一个千万人口的国家中心城市,如何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确保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为阻断传染源提供精准信息支撑,配合涉疫应急处置,保障公众正常需求,护航复工复产……在每天不断变化的“疫情”考题面前,广州3.1万公安民警和广大警辅力量每一秒都在与病毒赛跑,努力交上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据统计,针对疫情防控和全市复工复产工作,广州警方日均出动警力超过1.5万人,部署在医疗机构、隔离点值守警力超过人,参与全市检疫检查警力近人。
目前,广州警方疫情防控和社会面整体防控多项举措在有序运转并持续推进中,全市社会治安大局稳定,没有发生涉疫情群体性事件和扰乱社会秩序重大案事件。
早部署:成立专班24小时运作迎接生死大考
年冬春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人措手不及。1月23日,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事实上,就在1月21日广州首次出现确诊病例的当天,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高效运转,广州警方就成立了以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杨江华为组长,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分别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指挥、应急处置、交通协控、专项打击等9个功能组和3个工作专班,实行24小时实体化运作。对各项工作直接部署、直接检查、直接督促,对工作结果直接负责,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指挥。
与此同时,全体民警、辅警、员工春节期间取消休假,按战时要求全员立即回到岗位,迅速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各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发挥各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超常规措施投入防疫战斗,等待他们的是一场生死大考。
打犯罪:半个多小时就抓获口罩诈骗嫌疑人
疫情当前,口罩等防护用品紧缺,一些不法分子打起了口罩的歪主意。口罩诈骗由于门槛低,来钱快,一时间成为涉疫犯罪的突出警情,呈爆发之势,群众深受其害。
什么犯罪突出就打什么犯罪。广州警方迅速行动,严厉打击利用疫情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趁火打劫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和非法收购、运输、出售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
敢发“国难财?”风里雨里也要抓到你!2月15日,广州出现暴雨强对流天气。警方严厉打击涉疫犯罪的行动一刻也没有停歇。
为了最快抓到犯罪嫌疑人,广州与湛江警方开创互助打击涉口罩诈骗犯罪先河,刑侦部门在接到湛江警方的协查通报后,多警种协同作战高效配合,半小时内就锁定了嫌疑人行踪并将其抓获。
据介绍,全市公安机关各警种、各区分局对全市涉疫各种违法犯罪第一时间调查处理,刑侦部门建立“五快”机制,对疫情防控期间发生的涉疫情违法犯罪案件,无论数额多少、情节轻重,都会“快受理,快立案、快侦查、快破案、快宣传”及时予以坚决打击。
据统计,从开展疫情防控至今,广州警方共破获(查处)涉及疫情违法犯罪案件宗,抓获涉案人员人。其中,全市共破获(查处)涉疫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宗,涉案总金额.1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人;破获(查处)拒不执行紧急状态下的决定、命令案件7宗,涉疫情危害公共安全案件、妨害传染病防治案各2宗,对9名涉案犯罪嫌疑人立案调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案5宗;非法收购、运输、出售野生动物案件8宗;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案件14宗;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件9宗;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案件2宗;哄抬物价非法经营案件4宗,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公共安全。
在公安机关的强大震慑下,自疫情防控期以来,刑事、治安警情数同比去年下降49.5%。
大数据:让疫情防控“耳聪目明”
2月7日,广州发布疫情防控三号通告,要求所有居住小区(村)实施严格管理。广州白云警方迅速在“平安白云”小程序上推出“防疫通行证”,只需扫码即可通行。
短短8天,已有万人注册使用“平安白云”“防疫电子通行证”,在公安大数据的支撑下,提前发现、提前干预、提前隔离,最大限度防止二次传播,在城中村、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安大数据还为疫情防控排查提供可靠、准确、全面的支撑。据介绍,市、区两级公安“疫情数据分析专班”24小时开展大数据分析、智慧警务研判工作,与市卫健委建立24小时点对点联动工作机制,累计向市卫健委推送确诊、疑似患者密切接触人员名单73批次,累计排查密切接触者人,已确诊人,累计协助寻找密切接触者61批余人,通过对涉疫情线索和人员的信息精准推送,为基层一线开展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