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里程全国第三客运量第二,广州地铁年报新
TUhjnbcbe - 2024/10/21 16:40:00

近日,广州地铁集团正式发布年《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这是广州地铁连续编制的第22份年报和第8份社会责任报告。两份报告主要呈现了广州地铁过去一年在经营管理、地铁建设、安全运营、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主要举措和成效。据报告显示,广州地铁全年完成广州市重点项目投资亿元,实现经营收入.6亿元,线网总里程突破公里,全年运送乘客28.34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达.45万人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比例为61%,较去年上升4%,乘客满意度达9.47分(满分为10分),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运营线路里程排行国内第三、世界前五

年,广州地铁立足大湾区建设发展新格局,平稳推进新线建设,顺利实现首批城际项目广州东至花都天贵、芳村至白云机场、白云机场T3交通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开工,加速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同年9月28日,“大湾区最快地铁”十八号线首通段(冼村至万顷沙)顺利开通,实现了南沙自贸区至中心城区30分钟通达的时空目标,至此,广州地铁构筑起了总计15条地铁线路、2条有轨电车线路、2条城际线路,总长.28公里的大湾区线网。其中地铁线路.38公里,车站座,运营线路里程在国内排名第三、世界前五。

全年客运量28.34亿人次,全国第二

年,面对疫情反复冲击,广州地铁全年运送乘客28.34亿人次,客运量位居全国第二;日均客运量.45万人次,同比增长18%,最高日客运量为1,.7万人次。

线网高峰上线列车增加26列,整体运能提升6%,除三号线(含三北线)、五号线外,高峰满载率均控制在%以内;优化三号线Y型交路,早高峰嘉禾望岗至同和运力提升6%,晚高峰三北线运力提升13%;在十四号线、二十一号线实施快车停站优化,进一步提升市民出行体验。全年列车安全运行4.51亿车公里,线网行车服务可靠度为1,万车公里/件,保持行业前列。

年,线网客流量前三位的车站是体育西路、珠江新城、嘉禾望岗。与年相比,公园前站首次被客村站超越,跌至第五;沙园站首次跻身前十,把燕塘站“挤出”榜单。对比线路客流可见,公园前站交汇的一、二号线,客流增长速度低于客村站交汇的三、八号线。公园前站曾经是广州地铁客流量老大哥,近年来排位逐渐下滑。在沙园站换乘的是八号线和广佛线,前者北延段开通后客流增幅达44.87%,后者同比增长近两成,高于线网整体水平。未来随着八号线北延段剩余站点全面开通,客流量继续提升,沙园站有望进一步巩固地位。

报告显示,广州地铁年启动安保响应11次,共计开展乘客安检15.2亿次,查获危险物品10万余件;同时实现AED设备全面覆盖地铁、城际线网各站点,进一步提升广州轨道交通应急处置能力。此外,广州地铁持续提升智能服务与便捷服务水平,试点应用“5G+AI”技术,与北京、上海、重庆、天津、深圳、南昌6个城市实现地铁乘车码互联互通,在磨碟沙、琶洲率先改造投用智能客服中心,机器人全年受理乘客事务58万件,提升事务处理效率。为了提升城际乘客的出行体验,开行花都-清城间直达列车13对,实现了广州至清远间16分钟一站直达。

单位客运周转量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1%

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广州地铁在线网及配套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营中,切实落实好各环节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措施,控制噪音、粉尘、污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提升节能降耗水平,努力打造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的地铁工程,助力绿色低碳广州建设。据统计,广州地铁全年运营总能耗,万千瓦时,单位客运周转量综合能源消耗1.吨标准煤/万人公里,较去年同期下降11%。此外,通过技术创新,优化节能系统,广州地铁在轨道交通行业内首次完整地提出了“站、场、线”全覆盖的绿色低碳轨道交通设计标准和评价标准,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获得年中国节能协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年12月3日,广州地铁推出了《大湾区轨道交通领域节能、储能先进技术及分布式能源综合应用》专项课题的研究成果及轨道交通行业碳达峰工作行动策略。

获得国家专利授权项

广州地铁一直以来坚持创新发展战略。据悉,广州地铁年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达到万元,获得国家专利授权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7项,技术和知识输出覆盖城市48个,全年牵头和参与重大科技项目25项。年9月,广州地铁与腾讯公司联合发布了新一代轨道交通操作系统——穗腾OS2.0,这是全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智慧操作系统,已成功运用于“大湾区最快地铁”十八号线。此外,广州地铁研发的国内首台模块化装配式站台门在十八号线投用,研发的国内首台全断面一体化隧道智能检测装备实现投用,全年推广应用孵化企业创新产品,新增合同额超过8万元,全力加快从“传统生产企业”到“数字化企业”转变,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年,是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的攻坚之年。广州地铁表示,将安全优质抓好多制式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管理,努力成为行业典范,为大湾区轨道事业发展开创全新篇章。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天研通讯员:陈子昕、司乔娜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彭文强

1
查看完整版本: 里程全国第三客运量第二,广州地铁年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