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中央储备粮江门直属库有限公司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通过线上直播公开展示中储粮直属库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管理流程和储粮手段,真实、全面、立体呈现“大国粮仓”风貌。
走进中储粮江门直属库台城基地,一座座整齐划一的现代化仓房粮仓映入眼帘,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基地总占地亩,分三期建设,现已建成31座仓房,仓型主要是平房仓和浅圆仓。三期建设完工后,总储存量将达到51万吨,成为广东最大的中储粮直属库。”中储粮江门直属库相关负责人说。
“粮食储备安全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命脉,入库第一道检验关必须牢牢把紧,来粮每车必检,水分、容重、杂质、不完善粒和卫生指标每一项必查,对于检查不过关的,我们坚决不予入库。”检验室工作人员周娅说。为满足市民“吃得好”“吃得放心”的需求,检验室内,快速水分仪、漩涡振动仪、重金属检测仪、孵育器等检测仪器一应俱全,不同的仪器对应不同检测目标。经过“体检”合格后的每一份粮食,工作人员还会为其量身定制储粮专卡,作用就像是“身份证”,详细记录其出身的年份、地址,还有水分、杂质等信息。基地还专门建立“档案中心”,清晰呈现每一份粮食的“前世今生”。
以前,粮库出入库作业主要依靠人工劳动,效率不高,精度不够。如今,在中储粮江门直属库台城基地,均已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以浅圆仓为例,底下有一个空压房,为整套系统提供气力输送。提升塔内,也存放了刮板输送机、斗式提升机、脉冲除尘器等高科技设备,设计产量达到t/h。”工作人员胡军说到,他们只要在电脑上选择相应的仓房,就能操纵仓房的入库作业,简单、快捷。
记者在现场看到,浅圆仓几十米高的顶上,装着一台蓝色的大型机器,形状酷似“八爪鱼”。据介绍,这个神器叫布料器,拥有‘六条臂’,每条臂上都有3个卸料口,合计18个卸料口,按顺时针的方向均匀落料,通过多点卸料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入粮时出现杂质聚集。
据介绍,粮食储存过程中,保管员每周都会进仓查看他们的宝贝粮食,观察变化,智能化在线监测系统让保管员与粮食更加形影不离,时时关切“宝贝们的健康情况”。
依托科技+,中储粮江门直属库已建成智能化管理系统,中控室是这套系统的大脑中枢,通过智能化粮库集成控制平台对整个基地实施‘一键控制’,形成智能粮情、数量监测、智能安防三大功能,对仓房进行在线巡检,实现让保管员少走路,让数据多走动。
中储粮江门直属库台城基地与传统的储粮方式对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运用氮气储粮“黑科技”,让粮食在氮气中“休眠”,让其永葆“青春”。记者了解到,中储粮江门直属库台城基地的制氮过程并不复杂,首先由空气压缩系统吸收空气,并对空气进行压缩,然后再经过净化系统净化,最后由分子筛将空气当中的氮气给分离出来,制成浓度超过99%的纯净氮气,输送到各个仓房,真正实现绿色储粮。
粮食一般存储多久,一段时间后的粮食又如何处理?据介绍,一般小麦4-5年,稻谷3-4年,玉米2-3年,然后每年都将接近或达到储存期限的粮食销出,同时购入符合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通过这种常年购销轮换,保证粮食常储常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文生(综合江门发布)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文生(综合江门发布)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杨洪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