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医师线上建群做科普做网红还是造IP
TUhjnbcbe - 2025/1/2 18:53:00


  近年来,随着线上社群、医院、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让医学科普的触达率、精准度大为提升。在佛医院中,也诞生了一批“触网”“触屏”的科普达人、“网红医生”。


  从忙碌的诊室走到方寸屏幕前,他们为何走上科普之路,克服了哪些转型困难?而他们的“探路”,又为提升医患关系、诊疗服务等方面带来哪些有利的一面?日前,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的背景下,本报记者深入了解顺德这一群科普医生。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子宁


  图/受访者提供


  医师“触屏”:走出诊室做“网红”


  5年前,医院(医院)妇产科医生陆明婧在临盆前大胆做了一个决定——自己给自己“接生”,这一心血来潮之举经媒体报道后被广泛
  陆明婧告诉记者,自从做了“顺德媳妇”之后,自己怀孕期间,可没少喝家婆的汤汤水水。“在广东,大家都说怀孕期间要营养充足,多喝汤水,但作为一名产科专家,知道过多的汤水摄入,实际上对孕妈身体来说是一种伤害。”陆明婧称,在无奈地“入乡随俗”之下,她用一次真实的产检记录,向家人展示了过多的汤水摄入对身体有影响。


  “当时就觉得,我们大多数人对孕产妇产中、产后的护理有很多的误区,对此,做必要的科普至关重要。”陆明婧告诉记者称,在这一因素驱动之下,自己决定面对手机,“触屏”做科普医生。


  为呈现一个完整的科普,陆明婧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包括自己选题、写文案、拍摄和后期剪辑,一人实现全包。而在科普选题上,她紧紧围绕当前孕产妇产期、产后的一些易出现的护理、健康管理误区,对大家进行必要的科普。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产后修复领域,陆明婧“打出了一片天”。据悉,在产后的一段时间内,为最高效地实现体态修复,陆明婧接连考下了“中国健美协会专业健身教练”“产前产后体适能训练课程认证”等证书,而这些“硬核经历”“恶魔训练”,不仅为她积累一些产后修复心得经验,同时通过新媒体科普短视频的传播,为更多产后妈咪带来可复制、可传授的“瘦身秘籍”。


  “看到有不少人收藏视频、点赞视频,我心中还是觉得做一下‘网红’还是很有成就感的。”陆明婧告诉记者说。


  玩起“私域”:医师线上建群做科普


  每日下班后,广东医科医院(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儿内二科主任医师江少虎就会打开手机
  而在江少虎的
  “建群做科普,事实上在七八年前就开始探索了。”谈到做线上科普的初衷,江少虎称,作为一名儿科医生,自己每一天工作都极为忙碌,需要一种形式来弥补这一状态,让自己和患儿家长联系得更紧密一些。


  “我们的接诊模式,决定了线下看诊的时间是较少。”江少虎称,在诊室,自己一般接诊一名患儿时间为五六分钟。而接诊完后,与患儿家长沟通时间甚少。“为了跟踪患儿的情况,对更多家长进行一些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及做必要的专业指导,因此在QQ盛行的年代,就探索了建群线上做科普、交流的形式。”


  伴随着
  在群中,家长们的疑问各式各样。对于家长们的疑问,江少虎都会认真阅读,并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答疑。


  “平时,自己也会梳理一些科普知识,尤其是一些误区类的要点发上群上,家长可以随时阅读,及时提问。”江少虎说,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他认为做一名科普医生是有必要的。“家长的焦虑来源于不了解病理,不了解医疗基本规律,而有的放矢地做一些科普,让家长‘修正’自己的焦虑,将心思放在必要的就医上,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就医效率。”江少虎说。


  焦点
  医师成为“网红”好不好?


  利:能得到更多病人的信任


  在“宣传也是生产力”的效果下,越来越多医生选择当“网红”。而医师成为“网红”到底好不好?


  医院(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李晋莹认可这一形式。两年前,她也“触屏”,尝试做一名“网红医生”。


  “因为自己是一名内分泌代谢科医生,日常接诊中接触了不少‘糖友’(糖尿病病患)后发现,不少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需要一定的宣教及科普。”随后,李晋莹决定尝试出镜,拍一些科普短视频,让更多“糖友”看到、学到。


  坚持更新、不断科普。如今,在视频号平台上,医院个人科普医生IP,在“糖友圈”中成为一个小“网红”。“除了成就感,更大的收获是自己得到更多病人的信任。”李晋莹告诉记者。


  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在互联网指数级传播效应之下,成为一名“网红医生”医院、科室引流患者,提升科室的业务量。“其实在之前,一些医生通过第三方在线问诊、医院平台进行答诊、科普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吸引患者到院就诊。”该医生说。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医院在看到医生个人IP以及科普医生带来的价值后,主动推动更多医师“触屏”“触网”打造“网红医师”。


  例如,在广东医科医院(顺德区妇幼保健院),该院积极策划一些医师专题科普视频,打造“线上名医”;在医院(医院),该院医师所拍摄的科普视频,放在宣教区、病房内进行轮播,该院还通过医院平台,积极打造一批优质的“医院医生”;在广医院(医院),该院还通过策划一些创意短视频,用不一样的方式向市民科普。


  弊:面向公众科普把握尺度难


  做科普难不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医师都表示,做科普不难,难的是做好“大家都认可”的科普。


  广东医科医院(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儿内二科主任医师江少虎告诉记者,科普医生的内核在于“公正性”,由于是在公众平台上进行科普,因此内容必须“过硬”,要经得起考验。


  为让自己的科普内容“过硬”,医院(医院)的医师李晋莹在着手写每一次文案前,都要进行一次诊疗指南、文献的查阅。


  “此外,如何把握好一个科普的‘度’,也是至关重要,做好这一点也很难。”江少虎称,不少医师因为“过度”科普而引来社会话题,成为不少网友围攻的“靶子”,这医院都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既然要成为公众人物,就要承担相应的监督。”江少虎说。


  成为科普医生,在能力上也对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科普医生都称,因为没有专门的团队,从幕后到屏幕前,多是一个人挑梁完成工作,这对科普医生而言挑战巨大。


  值得
  让科普不“变味”,医院也在内部制定了一些管理规定。医院,该院表示决不允许科普传播产品与利益挂钩,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风险和纠纷。


  “此前,国家已有相关规定,禁止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或者进行一些在线违规违法之事,作为医疗机构一方,在鼓励医师打造个人IP的同时,也会对医师的医德医风进行管理和约束。”该院一负责人称。


  相关新闻


  年顺德好医生分享感人事迹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王名润、黄子宁通讯员梁凯欣)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当日,“‘医’心向党踔厉前行——年顺德好医生事迹分享会”在顺德演艺中心音乐厅举行。


  经过综合评审,顺德区13个人及5团队被认定为年“顺德好医生”,74个人及4团队被认定为年“抗疫先锋”。其中,今年5月在公交车上见义勇为、危急关头沉着冷静稳住车辆,挽救司机生命的邱文蕊,获得了年“医者仁心·年度人物”称号。


  现场,获得今年“顺德好医生”称号的医师们在现场分享自己从医的点滴,也有患者家属现场讲述医生与他们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在分享会举办之时,还有不少医生还奋战在支医和抗疫防疫一线。获得今年好医生称号的广东医院医生李绪辉,坚医院中帮扶带教;获得抗疫先锋称号的医生谭豪杰,坚守在流调溯源一线开展流调工作。


  分享会上,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对获得“顺德好医生团队”称号的广医院(医院)肿瘤中心颁发了奖杯,对获奖者表示祝贺,并带来对全区医务工作者节日的问候。顺德区副区长柯宇威在致辞时对顺德医务工作者给予了肯定,并向全区医师朋友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由衷敬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师线上建群做科普做网红还是造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