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24日)下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市卫生健康委进行网络发布,通报我市疫情防控、区域风险等级调整等有关情况。
市卫生健康委发布:11月24日,上海新增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市、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立即响应,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相关人员排查、采样检测和防控管理,落实相关场所及环境终末消毒等防疫措施。
感染者1:女,33岁,居住于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朱家弄村,常态化核酸检测中发现结果异常,经疾控部门复核为阳性,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现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医学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感染者活动轨迹除居住地外,主要涉及闵行区申旺路18号,普陀区富平路弄1号,浦东新区曹路镇顾东村新屋号、万安街号山姆会员商店(外高桥保税区店),静安区灵石路号满益醉东北铁锅炖(灵石路店)。
感染者2:男,77岁,居住于上海市松江区九里亭街道涞亭北路99弄,常态化核酸检测中发现结果异常,经疾控部门复核为阳性,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现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医学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感染者活动轨迹除居住地外,主要涉及松江区涞寅路72号上海益丰大药房,虹口区四川北路号,普陀区杏山路号商铺。
截至11月24日16时,共排查到这2例阳性感染者在沪密切接触者人,均已落实隔离管控,其中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累计筛查相关风险人员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累计排查相关场所的物品和环境样本件,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和《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相关规定,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将宝山区顾村镇朱家弄村龚江村民小组、松江区九里亭街道涞亭北路99弄奥林匹克花园(南区)号等2个区域划为高风险区,将松江区九里亭街道的其他区域划为低风险区。
有网友询问
最近上海新增病例为何变多了?
上海发布回应
▽
受外省市疫情外溢以及人员流动等因素影响,我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复杂严峻,防控压力持续增加。11月23日,我市累计报告本土阳性感染者67例,流调显示其中85.1%感染者与外省市疫情外溢相关联。
11月25日零时起
上海8个高风险区解除管控
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消息:根据《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等要求,经研究决定,自年11月25日零时起,将以下8个高风险区解除管控:
普陀区长征镇梅岭北路弄8号
普陀区石泉路街道礼泉路弄2号
杨浦区四平路街道鞍山四村第一小区26号
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绥中路68弄5号楼
宝山区月浦镇德都路35弄3号
宝山区大场镇汶水路弄34号
青浦区赵巷镇秀禾路弄9号楼
青浦区华新镇秀龙村号
普陀区长征镇、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宝山区月浦镇、青浦区赵巷镇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上海市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
进口冷链食品仓储公司未严格闭环管理
造成疫情传播风险
负责人被立案侦查
近日,闵行区某冷冻仓储公司4名工作人员感染新冠病毒。经查,该企业系进口冷链食品“第一存放点”,按规定应执行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闭环管理等措施,但该公司未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未严格执行闭环管理等规定,造成疫情传播严重危险。
目前,闵行警方已对该公司负责人颜某某依法立案侦查,有关人员及场所均已落实隔离管控措施。
警方提醒: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广大市民应当自觉履行防疫责任,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对未按规定落实防疫措施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警方将依法严厉打击。
北京今日新增例本土感染者
其中社会面例
今天,北京市召开第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晓峰通报,11月24日0时至15时,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例,其中,隔离观察人员例、社会面筛查人员例;朝阳区例,海淀区例,通州区95例,西城区86例,顺义区65例,东城区45例,昌平区42例,丰台区24例,门头沟区18例,石景山区、大兴区各12例,密云区9例,延庆区6例,房山区5例,怀柔区3例,经开区2例,平谷区1例;重型3例、普通型2例、轻型例、无症状感染者例。
北京:涉疫民生保障商超
原则上关闭一天即重开放
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统筹应急保障资源调配,加强民生服务保障。在做好防疫的基础上,统筹抓好城市运行、生活服务保障、保供稳价等工作。加强民生保障类商超运行保障,严格把控全市涉及民生保障相关的商场超市涉疫处置工作,做到快封快解,原则上关闭一天后即重新开放,最多不超过三天。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加强高风险区居民就医出行服务保障,做好高风险区垃圾处理。公园实行预约、限流、错峰防疫措施。
11月23日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新闻发言人张屹
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截至22日广州已启用19医院
广州已有1.1万余人出舱
他们有传染性吗?
会二次感染吗?有后遗症吗?
围绕市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记者采访了
医院感染科教授
医院总领队崇雨田
1
出舱人员基本不具备传染性
Q:
出舱人员还有传染性吗?
A:
新冠感染者的传染性大小,可以根据核酸检测Ct值的高低来判断。
新冠病毒的核酸分子量很小,需要经过将其不断地复制,才能达到仪器可以检测到的量;所谓Ct值,其完整名称为CycleThresholdValue,中文翻译为循环数阈值,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核酸的复制次数。Ct值越低,代表病毒的核酸经历更少的复制次数就能被仪器检测到,说明病毒浓度越高,传染性也就越大;反之,Ct值越高,则表示病毒浓度越低,传染性越小。
依照目前规定,出舱人员需在方舱内隔离满7天、没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并完成两次间隔24小时以上的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或Ct值大于35,才会被安排出舱。大量的证据表明,这样的康复者已基本不具备传染性。
Q:
出舱人员会复阳吗?
A:
要谈论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何谓复阳。
新版诊疗方案以Ct值大于等于35作为出院、出舱的要求之一,但在社区核酸筛查时,为了避免漏掉社会面上的新冠感染者,会将Ct值标准提高到40。这就带来一个特殊的区间,即Ct值大于等于35而小于40的人,尤其是出院、出舱的康复者,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在社区筛查中被检出阳性,这就是很多市民群众所理解的“复阳”。
实际上,这样的人群基本不具备传染性。为了减少社区核酸筛查的误报,广州的相关规定要求出院、出舱人员在居家健康检测的第4天、第7天接受上门“单采单检”,且在3个月内不参与社区核酸筛查。
Q:
有没有出院后Ct值又再小于35的复阳病例?
A:
有,而且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实际上复阳人员大多是“核酸阳性”而非“病毒阳性”,其体内残留的是一些病毒核酸片段;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携带活病毒的感染者才能构成潜在的传播风险。
这个话题在医学界得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