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23日,中国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印发《基于运行风险的无人机适航审定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在年底初步建成基于运行风险的无人机适航管理体系,公布已在国内5家无人机企业设立适航审定试点,重点探索货运无人机、巡线无人机、载人无人机的适航标准和审定办法——亿航智能不仅是中国首家载人无人机适航审定试点单位,同时还是民航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各专项工作组的成员,以全球首创的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AAV)为试点项目,志愿协助民航局开展载人无人机的运行风险分析、适航标准制定和验证。
亿航AAV在位于中国广州的亿航飞行基地进行常态化飞行测试。
近年来,国内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迅速。尤其当无人机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成为“联网无人机”,其价值不再限于航拍,而是延伸至“无人机+行业应用“的广阔天地,包括物流、农业植保、智慧城市管理应用、应急救援以及城市空中立体交通等等应用场景——民用无人机产业已成为国际航空航天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1月23日,民航局印发《基于运行风险的无人机适航审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鼓励“先试先行”,建立中国特色审定原则
目前,由国家空管委牵头,起草《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为实现对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以及相关活动,保障飞行管理工作顺利高效开展提供了依据。民航局也在编写相关无人机运行管理规章予以支持。《意见》明确,我国民用无人机适航审定管理将坚持“分级管理,聚焦体系”“标准引领,正向思维”“先行先试,分步实施”“依托网络,便捷服务”四个指导原则。其核心指导思想如下:
一、坚持审定与运行紧密合作,通过试点运行确定风险,对接审定要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审定方法;
二、坚持走正向审定道路,即从工业标准中提炼审定标准和局方规章,寻求在无人机审定实现变道超车,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审定路径;
三、坚持贯彻放管服精神,利用国内无人机厂商经验丰富的优势,鼓励厂商主动承担适航责任,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实施监管,创造工业界和局方良好互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审定模式。
亿航AAV被列为审定重点推进项目
《意见》指出,依托实名登记系统,并结合民航局无人机运行管理系统(UOM),建设无人机审定模块,实现全流程网上申请和批复。由此,民航局将建立基于运行风险的无人机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开展无人机适航审定分级管理。局方审查方式将从条款审查向制造厂家体系审查转变,引导厂家建立、完善无人机设计生产企业适航体系,促使无人机制造厂家主动承担适航主体责任。同时,遵循正向思维制定适航标准,依照“工业标准→行业标准→适航标准”的路径,建立我国自主的无人机适航标准体系。厂家满足体系要求、无人机符合适航标准后,可颁发无人机适航证件。
目前,亿航智能所有型号的无人机产品均已完成实名登记。其中,由亿航自主研发的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已经被列为民用无人机审定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