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2/7 11:12:00
3月18日,钟南山再一次走上广州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领衔发布广州战“疫”“国家队”如何筑牢最强防线。这是1月28日以来,广州举办的第46场新闻通气会。同一天,广东省举办了第44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时间倒退回2个多月前,1月21日,广东率先在全国举办首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一周后,广州成为广东首个举办新闻通气会的城市。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广东、广州省市联动发力,以“信息公开”作为驱散谣言的战“疫”良药,印证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来看一组广州战“疫”时间表:去年12月,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例。广州,这个对17年前那场“非典”之战有着刻骨记忆的城市马上就“嗅”到了其中的凶险。12月31日,武汉首次通报疫情。当晚,广州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收到一份来自广州市卫健委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加强病例排查监测,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和防控工作,并组织人员培训,召开专家会议,评估风险。1月18日,钟南山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的身份连夜奔赴武汉调查,并在20日晚上接受央视采访时宣布存在“人传人”。1月21日,广州首次出现确诊病例。当天,广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1月22日,广州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要求坚持救治和防控两手抓,控源头、防扩散,采取最有力有效的措施,用最科学严谨的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同一天,广州市疾控中心率先在全国发出了《致广大来穗的湖北、武汉朋友的一封信》,呼吁来穗的湖北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做好信息记录,配合相关部门工作,同时,向市民发布了九条健康防护指引。广州一系列的快速攻防,在抗疫中取得了先机。除了广州战场,当听到集结号吹起,广州医护也成为最早一批援鄂的“白衣战士”。他们放下团圆赴鄂战“疫”,除夕星夜千里援汉,不灭新冠誓不还!后勤保卫战:做到一步快,步步快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后勤保障战。1月23日,广东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广州第一时间召开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1月24日,指挥部第一份紧急通知发出,动员口罩、防护服、测温仪等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1月29日,由市发改、工信、市场监管部门及各区、广药集团等单位党员组成的“驻企五人小组”下沉一线,走进物资保障工厂,成为生产车间的“服务员”。一场防疫物资保卫战拉开大幕,重点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只有复工复产、马力全开,才能一步快、步步快。当中,有传统的口罩厂:“麻雀小厂”万福口罩厂,工人尽管生产任务繁重,但乐观淡定。南沙洛华医疗器械厂,老板大年初二提前召回员工,自掏腰包给员工报销机票钱。没有传统的产业,只有传统的技术。作为华南地区工业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除了支持已有企业开足马力,广州依托先进制造业优势,加强科技协同创新,号召制造业企业自制或改装口罩生产线。就这样,口罩产业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已备案的口罩生产企业超70家,其中超过20家企业属于快速转产。国企担当,主动作为!广汽制“罩”来了,12条口罩生产线全部导入投产,累计产量超过万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广州普理司科技,全国首发柔性AI视觉口罩机,每分钟产能个。番禺兴世机械,7天改装超高速口罩机,成人口罩设计速度达到每分钟个,儿童口罩达个。3月5日,广州口罩日产量首次突破千万,达.6万个,是疫情防控之初的20倍。广州还是全国首个上线口罩预约系统的一线城市。1月31日晚,“穗康”小程序增加预约口罩功能。预约火爆,口罩“秒光”。广州不断调整政策:预约口罩免费期再延3天、增加部分药店扫码拿号购买、预约不用拼手速改为摇号并公证、口罩产能提升后随之降价、增加“服从分配”选项……复工复产:“世界工厂”机器声渐响广州的快,更快在抓准了“牛鼻子”。广州先后20余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突出抓好家“三必需”企业复工复产。截至3月14日,全市保障城乡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领域“三必需”企业复工率达%,“四上”企业复工率达99.3%,汽车制造、金融业、法律服务和会展服务%复工。个在建市“攻城拔寨”项目已有个复工,复工率达99.5%;80个在建省重点项目已%复工。冬天失去的,要在春天夺回来。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如今,广州这座国家中心城市不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更以隆隆的机器轰鸣和满载的货轮、列车,让世界听见全球产业链跳动的“广州脉搏”。2月中旬以来,广州率先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实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为全国、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扛起广州担当、作出广州贡献。疫情当前,企业更借势加速产业转型,转危为机。3月9日,聚集了近2.3万家的商户、约15万人来穗人员的中大纺织商圈分批复市。商圈借助阿里巴巴的大数据能力,与钉钉合作开发商圈通行码,让难以摸查的十多万从业人员“变成”清晰可见的数据。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申卉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杨耀烨、廖雪明、王燕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罗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