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商务局、市产业(行业)主管部门、属地区政府各指派一人,成立“招商服务3人组”,并指定其中最熟悉项目、长期与该项目投资者直接沟通的1名工作人员担任“首席服务官”,作为服务重大产业项目的“一站式窗口”,切实加快项目洽谈、签约、注册、开工、投产(营业)进程。
项目落地涉及的市、区各个部门(“X”)都是重大产业项目专班的组成部门,前期可根据项目方诉求明确专班组成部门,并可根据项目方的新诉求临时增补组成部门。
6大工作机制确保重大产业项目“3+X”招商服务内容落实到位:建立限时办理机制、对等协商机制、支撑保障机制、优先办理机制、红黄灯亮牌机制、定期通报机制。
全局扫描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处处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广州市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把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任务,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越来越多大企业、大项目,不断选择广州、持续看好广州。韩国LG乐金先后在穗布局模组项目、OLED面板项目等,助力广州打造世界显示之都;富士康超视堺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维信诺模组生产线等项目引进,让广州成为全球最大的高世代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之一;百济神州、瑞士龙沙生物制药等行业龙头企业项目引进,将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案例剖析
首席服务官总是想在企业前面
海珠区首席服务官队伍人数已超人
今年7月,广东广物中南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钢材贸易供应链优秀企业迁入海珠区。项目控股股东主办人温带鑫回忆企业在注册时经历的“生死时速”,至今依然感叹首席服务官的办事效率。
他告诉记者,企业原计划在今年7月22日注册成立,并且要在当天举办一个重要的揭牌仪式。但7月20日提交材料时发现,有一份材料仍在邮寄的路上。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办理工商登记时材料缺一不可。为了不影响企业事先确定好的注册和揭牌时间,首席服务官在充分了解情况后,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经多方协调,海珠区市场监管局对企业上交的材料进行了先受理再后补。这意味着,可以先审核已有的原件和缺失材料的扫描件,给企业半天到一天时间补充上缺失的原件材料,既不会拖延审核进度,也为企业免去了很多麻烦。
“海珠区给企业提供的服务比想象中好很多,不仅是效率上的提升,办理手续的过程也有了一对一、手把手指导。首席服务官从公司做顶层设计阶段就开始跟踪、参谋,每天一个电话,每周形成一套工作表格,许多细节我们还没想到他们提前就想到了,让落户企业感到安心。”温带鑫说。
事实上,重大产业项目“3+X”招商服务新机制中的“首席服务官”,最早脱胎于海珠区年首创的CSO首席服务官工作机制。经过不断迭代优化,海珠区在今年建立了ToB端企业服务体系+ToC端产业人才服务体系相结合的“一体两翼、相互支撑”新型首席服务官体系。
当前海珠区建立的新型首席服务官体系已经历了四次迭代升级,体系化、标准化、链条化、智慧化已初具规模。特别是由教育、司法、人社、住建、卫健、市场监管、规划、投资促进、税务、来穗及各街道等11个部门单位组建ToB端企业服务官和ToC端产业人才服务官队伍,为每家重点企业及每位重点产业人才配备服务专班,为企业及产业人才及时、精准解决诉求问题。目前,海珠区首席服务官队伍人数已经超人。
番禺区首席服务官团队由常务副区长做队长
位于番禺区化龙镇广汽南干线地块,总占地10万平方米的花安堂集团健与美科技产业(番禺)示范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作为新型医疗器械、消毒类产品、卫生用品、大健康产品等生产基地,它从选址到用地收储出让,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拿下该地块,目前已经开工建设,预计年将正式迁入,投产后预计能够做到亿元产值。
记者了解到,由于企业项目前期评估涉及面广,难度相对较大,企业不了解相关法规,特别是具体到区的细枝末节,这方面在得到区政府项目选址时企业已得到相关部门的专业引导,为企业节省了大量奔走部门的时间并提高项目评估的准确性。
花安堂集团总经理艾勇说:“令我们没想到的是,不到2个月就完成了报建报规。一般情况下,像我们这么大的项目,没有半年以上是搞不定的。”艾勇告诉记者,番禺区企业招商服务总队办公室(区招商办)创新开展的“一三五工作法”(即要求属地镇街企业招商服务大队接到诉求当天与企业对接,3天内有初步处理意见并明确是否报镇街大队长协调,5天内大队长协调完毕并明确是否报区领导协调)和企业服务工作专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通过亲商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