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健康码赋“黄码”是对与病例存在“时空交集”的风险人员的重要健康管理措施,可以促使其减少社会活动、主动接受核酸检测,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为什么我的健康码会被赋黄码?”“为什么黄码、绿码间会反复变化?”“为什么核酸检测阴性了,黄码还不转绿?”日前,卫健、疾控、政数等部门针对市民普遍关心的18个“黄码”相关问题进行了权威解答。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伍仞
1问:发生本土疫情后,为什么要对一部分人赋黄码?
答:为降低潜在感染者的社区传播风险,为疫情处置赢得时间,疫情处置人员会对与病例存在“时空交集”的风险人员赋予黄码,促使其减少社会活动、主动接受核酸检测,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2问:什么情况会被赋黄码?
答:以下三种人群会被赋黄码:
①涉疫重点人群,即与病例同时、同场所及周围范围内停留一定时间以上人员,赋黄码,需要进行核酸3天2检或7天3检;
②外省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市来(返)穗人员,自确定风险、推送排查之日起第1天、第3天分别赋1次黄码;
③省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区)跨市旅居人员,自确定风险、推送排查之日起第1天、第3天分别赋1次黄码。
3问:“黄码”人员名单是怎么得出的?
答:“黄码”人员名单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综合工信部门、社区和疾控部门的数据计算得出。疫情期间,特别要妥善管理好个人的电子账户、通信工具、身份证件等,防止因通信账户转让他人使用后未及时注销,或个人身份证非法外借他人乘车购票、住宿登记等情况而影响赋码的精准性。如发现个人通信卡被盗用、冒用情形,应及时向运营商核实,并向公安机关报警。
4问:市民发现被赋黄码后怎么办?怎么才能转回绿码?
答:被赋黄码后,请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①立即向社区报告,配合社区排查管理。
②实施居家健康监测,非必要不外出。
③按短信要求完成核酸检测。
如短信要求3天2检,须在3天内进行2次核酸检测,2次核酸检测间隔须24小时以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若第1次检测结果为阴性,健康码只是短暂转为“绿码”,1天后将再次转为“黄码”,提示市民须按要求进行第2次检测。如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健康码才正式转为“绿码”。
如短信要求7天3检,则需要在健康码转为黄码后第1天、3天和第7天(第1次与第2次应间隔24小时)进行检测。如3次检测均为阴性,则正式转为绿码。
5问:黄码人员的检测点在哪里?是否需要收费?
答:黄码人员属于“应检尽检”人员,须主动前往指定的黄码核酸检测点采样检测,无需收费。为方便黄码人员接受核酸检测,全市已设置个黄码核酸检测采样点,同时检测机构也会优先检测。黄码检测点布设根据检测需求会动态调整,具体位置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