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如何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化解纠纷,是当前疫情期间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东莞分会(以下简称“东莞分会”)的重点工作之一。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自今年2月开始,东莞分会将庭审方式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将“云仲裁”延伸至“云调解”,通过线上视频、电话沟通的方式,积极组织当事人线上调解,并大力推行“情理融合心结解,释法说理解法结”的调解理念,做到调解工作与疫情防控两不误。
视频连线助身处湖北的被申请人成功调解
3月25日上午9时,东莞分会受理的一起服务合同纠纷案件,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如期进行,仲裁双方最终实现线上调解。
上述服务合同纠纷案件,按计划采取的是线下到庭调解方式。但在开庭前三天,身处湖北的被申请人何先生告知办案秘书,由于疫情影响,无法按期到莞,需要申请延期开庭。
得知情况后,考虑到案件申请人多次表示希望能尽快开庭,办案秘书第一时间通知案件仲裁员,协商能否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进行庭审。
最终,经过仲裁员及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案件由线下庭审改为线上庭审。庭审中,仲裁员积极组织双方进行调解。随后在该案仲裁员的主持下,双方通过远程视频友好沟通,达成调解协议。
“作为仲裁机构,在疫情严峻的特殊时期,更要充分发挥仲裁调解的作用,不能因为双方当事人不在现场、怕麻烦,就放弃调解的机会。”该案仲裁员曲琦表示。
“云调解”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化解纠纷
“如何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化解纠纷,是疫情期间东莞分会的重点工作之一。”东莞分会相关负责人说,自疫情发生以来,该分会从今年2月起将庭审方式从线下搬到了线上。经过1个多月的持续探索与不断完善,东莞分会将“云仲裁”延伸至“云调解”,通过线上视频、电话沟通的方式,积极组织当事人线上调解,大力推行“情理融合心结解,释法说理解法结”的调解理念,注重与当事人、仲裁员密切联络,使仲裁员全面、及时地了解个案情况,在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开展调解工作,从而全面提升东莞分会调解工作水平。
据统计,今年3月期间,东莞分会共计开庭审理案件件,案件类型涉及领域包括建设工程纠纷、股份纠纷、买卖纠纷、租赁纠纷、商品房买卖纠纷、金融借款纠纷、民间借贷纠纷、代理纠纷、民间纠纷等。案件当事人涉及东莞、深圳、惠州、广州、省外甚至境外的法人及自然人。经过仲裁员及办案秘书努力下,调解及撤回案件共计38件,占比28%,较同期调解率上升9.3%。其中大部分调解案件,都是通过“云调解”的方式完成。
为加强仲裁员调解工作能力,疫情期间,东莞分会除了探索完善新方式开展调解工作外,还积极联络仲裁员利用周末及下班空余时间,通过视频会议方式举行调解工作分享会。每次分享会邀请一至两位具有仲裁调解工作丰富经历的仲裁员,和与会人员分享调解经验。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刘满元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曾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