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全国一天新增300多例无症状感染者,是否
TUhjnbcbe - 2025/5/3 19:16:00
白癜风一对一治疗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985778.html

据此前《柳叶刀》预计的全球新冠「大流行」将在3月底结束的时间点已越来越近。

据该杂志列举的数据表明,与以往的新冠变异相比,奥密克戎所引起的无症状或轻度病例比例有所增加,全球感染检出率已经从20%下降到了5%。

这一数据的真实性正在被不断证实。3月8日,全国报告的本土新增新冠病毒确诊病例例,但无症状感染者则为例。

近几日来,从全国通报的数据来看,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正在呈上升趋势。

而这一趋势的出现,让业内专家、学者普遍对于疫情未来的发展表示乐观。

有无症状由哪些因素决定?

对公众来说,无症状感染者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的新概念了,早在年武汉出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无症状感染者首先出现在官方通报中。

按照传染病学上的解释,无症状感染者是指临床上没有症状,没有咽痛、发烧、乏力、干咳、嗅觉减退等症状和体征,同时无CT影像学特征表现,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阳性的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那么,有无症状又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张盈帆在此前就专门撰文称,从病毒侵入人体特定细胞开始,到出现临床症状之间的时间段,称为潜伏期。这段相对风平浪静的表象下,病毒开始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繁殖,人体内部的免疫系统也会出现应答和防御反应来对抗病毒。

对于无症状感染的两种情形来说,上述感染和潜伏期都是必经阶段。至于最终有无症状,则取决于炎症反应是否超过阈值。

这个阈值实际上对应的是被病毒感染入侵的细胞数量,但其复杂之处又在于这个数量在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是不同的,甚至不同个体间也有差异。

但总体而言,阈值是由病毒的毒力和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共同决定,并且是由两者之间谁更强来主导。

以去年底引发河南安阳疫情的天津返乡大学生为例,据当时媒体报道,该病例虽然核酸检测为阳性,并引发传染,但其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任何症状。这其中,获得性免疫是重要原因。

张盈帆在文章中指出,获得性免疫力的强弱大致划分为强、弱以及中等三个等级,基本对应人群中的青壮年、老弱儿童以及普通人群。其中,青壮年理论上应该在其中占比最高,获得性免疫能够帮助其清理体内的病毒。

另外,关于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张盈帆指出,感染发生在上呼吸道比在肺部(下呼吸道)引起的免疫反应更轻微。

这也可以推断出,始终无症状感染者的大部分感染者都是上呼吸道感染,或者伴有轻微可自愈的肺部感染。因为如果肺部感染加重,患者是一定会表现出症状的。

无症状感染者、密接者如何管控?

从前述天津返乡大学生的案例可以明确,无论是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者还是始终无症状感染者,都同样具有传染性。

针对近期青岛莱西市暴发的新冠疫情,3月7日青岛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就明确提出,无症状感染者应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并在2小时内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观察,如后续出现相关症状或体征需在24小时内订正为确诊病例。

一旦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需要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医学观察14天,且连续两次核酸检测是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才可以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解除之后再按照有关要求落实14天的居家医学观察。

因为具有传染性,所以在防疫要求上,无症状感染者同样要进行密接者、次密接者的排查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以及相应的场所管控措施。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者,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者采取一样的措施来管控和筛查。

大量无症状感染者意味着什么?

目前,从每日更新的新冠病毒数据来看,无症状感染者甚至超过了确诊患者,这一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对此,上海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介绍,无症状感染者增多主要是病毒变异、病毒自身特点、疫苗接种和感染对象的免疫力来决定的。

她指出,新冠病毒变异的特点就是传播性变得比较强,但是致病力在下降,导致轻症、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越来越多。不仅中国如此,从全球都可以看到这一趋势。

「大规模的疫苗接种,为保护广大易感人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吴凡强调,「无症状跟感染对象、具体个人的免疫力也有关系,特别是人处在免疫力状态比较好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无症状。」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也认为病毒的致病率下降导致了无症状感染者增多,以及由于疫苗接种的覆盖率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即便感染,相对来讲可能有些症状表现不出来,「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疫苗接种还是非常有效的。」

此外,他认为无症状感染者增多,与早期发现和管控有关。疾控队伍是和病毒赛跑的团队,快速筛查、快速发现这些措施的早期落实,使得一些早期感染者没来得及出现症状就很快被发现、被检测到。

新冠病毒发展已经到中后期?

此前,广州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何浩在接受《科普中国》采访时曾专门就无症状感染者增多做出过解释,他表示:「根据规律,新发性传染病发展到中后期,无症状感染者像藏在水下的冰山会越来越多,人们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少量病毒,但大部分人并不会发病。」

疫情发生已经有两年之久,我们现阶段是否处于疫情中后期了呢?甚至是否即将迎来疫情的终结?对此,不少专家保持谨慎地乐观。

吴凡在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带来疫情防控以及终结大流行相当的不确定性。但目前新冠病毒的致病率是在下降的,至于未来病毒要往哪个方向变异我们不得而知。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对此也表示赞同,他提到,奥密克戎并不是从以前全世界普遍流行的毒株里面发展出来的,目前它是一个未知的来源,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病毒未来的变异,其实可能还是处于一个早期的阶段,未来它到底怎么变异,需要一些时间进一步观察。

「奥密克戎BA.2毒株就是最后的一个毒株?我想可能还达不到这样的判断。」金冬雁说。

至于世卫组织或者有些专家表示「今年终结疫情」,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丁胜认为,这更多的是指已经广泛接种加强针,同时有被动感染免疫的这些国家。目前有可能在一定时间内,还能维持免疫力的情况下,这些国家能够进入到所谓当前应对的状态。「未来如果新的毒株出现会是怎么样,其实还是需要时间去看的。」

虽然病毒的发展趋势目前仍然无法判断,但上述几位专家均认可目前我国应对病毒,从检测到治疗到免疫的进展情况。

「未来通过加强针的实施筑以及科技的加持,应对疫情大家还是非常乐观的。」丁胜说。

来源|健康界

撰文|王丹丹

部分资料来自澎湃新闻、央视新闻、青岛市卫健委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一天新增300多例无症状感染者,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