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白衣执甲众志成城广州日报
TUhjnbcbe - 2025/5/17 22:23:00

2月20日,东莞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出征奔赴湖北荆州。

1月28日,东莞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

2月9日,东莞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出征。

东莞市医务人员在战“疫”期间的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春暖花开,援鄂医疗队归来。

,庚子春,大疫。九州同心,举国战“疫”。

危难时刻,东莞7万多名卫生健康工作者迎难而上,勇敢逆行,为东莞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无法想象,如果没有白衣战士,这一次战“疫”该如何打?到哪去寻找舍生忘死、甘于奉献,敢和病魔较量的人?

胜利时有多辉煌,疫情袭来之际压力就有多沉重。面对严峻的疫情,东莞打了一场硬仗,打出了东莞白衣铁军的士气,打出了东莞白衣铁军的担当。全社会都应该感谢医务人员在战“疫”中的付出,是他们用生命换时间,构筑了安全防线。

回望走过的路,全市广大医务工作者不畏困难和风险,夜以继日战斗在防控疫情第一线,为东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东莞在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尤其是重症救治、驰援湖北等方面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疫情防控:只有控得住,才能救得了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东莞市疾控中心和全市社卫机构疾控人员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奋战在阻击疫情的最前线。与医护人员相比,他们是“幕后英雄”,他们在看不见的地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月23日,东莞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现,东莞与新冠肺炎的交锋正式开始,也意味着东莞疾控人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的紧张大幕迅速拉开。在东莞市疾控中心主任张巧利眼里,“救火队”是疾控人的第二个角色定位,发现疫情后及时处理并措施到位,对阻止疫情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战“疫”中,临床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管理、污染环境消毒、实验室检测都是控制疫情的关键环节,除了临床治疗由医生承担外,其他几个环节都由疾控人员负责。面对疫情,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纷纷提交请战书,主动请缨加入疫情防控一线。“在疫情面前,我们不能退缩,只有往前冲。”张巧利说,“关键时刻,疾控人员必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做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让市民和政府放心。”

张巧利说:“我们经常把疾控比作是在河的上游筑堤坝,把上游的堤坝筑得牢了,下游就安全了。上游的堤坝筑得不牢,水都下来了,医生相当于在水里打捞上岸抢救。”

“面对疫情,只有控得住,才能救得了!”从源头上控制住了,下一步的救治工作才能有序开展,按照这个最高准则,全市疾控人员一起努力,取得了巨大成效。东莞此次疫情防控能取得目前的阶段性胜利,疾控部门功不可没。

患者救治:全市精英汇聚,全力以赴抢救

5月4日,随着一例无症状感染患者出院,医院再次实现确诊病例动态“清零”。作为市新冠医院,医院开办至今不过半年,新大楼还在建设时就提前迎来“大考”,并在其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回望1月21日,东莞将定点收治的重任交给市九院。此时的市九医院感染科基医院,在要短时间内紧急腾空扩医院,任务十分艰巨。医院立即成立有关工作小组,科学统筹部署,停止其他所有临床业务,紧急腾空病房,为集中收治全市病人腾出空间多平方米。

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要求,市九院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通过强有力的中枢调度,合理统筹,在短时间内完成人员的调配和组织架构的搭建,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指引及应对预案,使得救治工作能够扎实稳健有序地推进。市九院还获得了全市各医疗机构的支持,近名精兵强将前来支援。

生命高于一切,作为抗疫期间整个东莞救治工作的主战场,市九院始终群策群力,在科学精准救治下功夫。各病区坚持落实每天查房和病例讨论制度,全面掌控患者最新病情进展,及时作出分析评判和调整治疗方案。院内每天上午开展重症病例的讨论,并建立全院大查房大会诊机制,同时加强与省、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的三线联动沟通,常态化分析研判收治病例的病情和转归情况,并督导相关科室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月5日,首例治愈患者从市九院出院,医护人员的信心大增,随后治愈捷报频传。2月23日,L先生治愈出院,医院门口的时候,他突然回转身,对在场的医护人员三鞠躬表达谢意,这一幕在网上被广泛传播。

重症救治:组成最强大救治团队创造奇迹

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是战“疫”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对一个城市整体医疗水平的大考。2月7日,东莞危重症患者占比一度达到17.86%,全省最高;4月9日,12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已全部治愈,东莞交出了完美答卷。

医院ICU在这次救治中肩负重任,东莞所有重型、危重型患者都转到了这里。医院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蔡立华也是此次东莞新冠肺炎医疗救护专家组副组长,回顾一路走来,他认为东莞地区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经历了3个阶段。最早的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二个阶段是“及时干预”,医院在诊治方面有了一些眉目,诊疗效果明显提升;第三个阶段可以称为“啃硬骨头”。“通过各种攻坚战,实现了住院确诊病例动态清零。”蔡立华说。

他们通过充分利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以及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等先进仪器设备及前沿技术手段,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最大的生命支持。与此同时,医院ICU的核心骨干都汇聚到医院ICU,由科室统筹安排救治工作,医院还连线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国内顶级专家为重症患者会诊,从团队到硬件设备,尽最大努力来保障救治效果。

为打赢攻坚战,医院请来医院副院长陈旻湖、谢灿茂教授带队的省级专家团队。3月开始,省专家组每周都赶来东莞会诊,谢灿茂、周燕斌、刘南、王凌雁、李学俊等专家驻点东莞,院内院外专家组成强大的重症救治团队,尽最大努力创造奇迹。

4月20日,东莞最后一名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73岁的谭康安(化名)完全脱离呼吸机,这是国内少数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长时间使用ECMO后成功撤机并转阴的病例之一。艰难的胜利背后,是东莞卫生健康系统上下全力以赴、合力攻坚,是ICU专家团队绝不轻言放弃的决心。

驰援湖北:为战“疫”主战场贡献东莞力量

为打赢疫情阻击战,东莞先后派出3批共57名医疗队员支援湖北。早在1月26日下午,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紧急通知,根据省卫健委的安排,迅速组派第二批广东医疗队援助湖北应对疫情。东莞医护人员积极报名,不到5小时,东莞第一批援鄂疫情防控医疗队名单确定。

1月28日,东莞首批医疗队共21名队员踏上驰援湖北的征途。医疗医院,接管呼吸七病区,在队长徐汝洪的带领下,积极参与患者诊治方案的制定和病区管理,为建立指令清晰、系统有序的诊治环境,提高患者“收治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死率”做出了重要贡献。

2月8日深夜,东莞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集结号角吹响,不到两个小时,54人请缨,一支15人的“白衣铁军”迅速组建。2月9日下午,东莞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医院副院长、58岁的师清莲带领队员们踏上征程。这批队员来自东莞14所医院,包括5名医生、10名护士。奔赴武汉后,医疗队被分医院执行任务,在方舱内奋战月余,至3月8医院正式休舱,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

2月20日,由东莞8家医院的21名队员组成的白衣军团再次从东莞出发,奔赴湖北荆州。医院党委委员、护理部副主任张艳红担任队长,他们进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救治危重症病患。经过1个月的奋战,截至3月18日24时,医院确诊新冠肺炎住院病例降至7例。

3月20日、22日,东莞的最美逆行者们完成使命归来。东莞以最高礼遇欢迎他们,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在欢迎仪式上说:“援助湖北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带着全市人民的重托和对湖北人民的深情厚谊,主动请缨、勇敢逆行、千里驰援,圆满完成了中央和省交给的光荣使命,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贡献了东莞力量。”

社区卫生:付出最多辛劳,构筑安全防线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社区医生不仅是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也是疫情防控的基层守门人。

从高速路口和车站值勤、社区排查、隔离点管理和医学观察、核酸采样、居家隔离解除和健康随访,到企业复工复产、学校复课的疫情防控,社卫人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除了没有参与患者救治,基本是打满了全场。

干最苦最累的活,走最长最远的路。成立至今12年的东莞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以支家庭医生团队为抓手,全力以赴参与东莞疫情防控网格战,精准排查,不留死角,为筑牢疫情防控基层防线做出了重要贡献。

没有最基层的社区卫生队伍,东莞想要打赢这场战疫会困难重重,从这个角度说,社卫队伍可谓东莞战“疫”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

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承担着一项艰巨的任务,就是为重点地区返莞人员、密切接触者们进行咽拭子采样、送检。采样时,被采样者张着嘴,一个不慎,飞沫就会溅到工作人员身上。每一次采集咽拭子都是一次亲密接触,都是一场冒险。

面对疫情,社卫医务人员迎难而上,勇挑重担。阮艳红是松山湖社卫中心的护士,为了尽力解决医学观察人员日常生活学习所需,她身兼多职。有一次,她上厕所后发现血尿,第二天,医生诊断她为泌尿系统感染。可即便是在房间休息,工作、排班、物资、院感这些问题,她都通过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衣执甲众志成城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