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近日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迈上现代化新征程的中国”。大会还通过视频直播方式对外开放。在分论坛“数字技术革命:走向大规模应用”中,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进行了分享。“我到几十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速度之快,尤其在智能化方面进展非常快。可以说,今天中国的制造企业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宋志平说。宋志平表示,不仅像富士康、美的等这些高端制造业,在很多传统制造业,包括江中制药、云南白药等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应用也相当快,而且普及也很广,留给自己的印象很深刻。“过去一个工厂需要几百人,现在只需要30多人,这样的变化确实让人很吃惊。”宋志平说。
对于智能化大规模的使用,宋志平表示,第一、智能化首先是减人,即减少人工成本。“据统计,智能化可以提高作业效率的60%,减少人工成本20%以上,提高管理效率的50%。其实智能化关键不是减少了多少人,最重要的是提高了作业精准度、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宋志平说。“也就是说每班只需要十几人,即使这十几人都离厂,工厂还能继续运转。过去工厂里有中央控制室,现在中央控制室都没有了,完全是靠智能化模拟系统的控制。”宋志平说。
第二、智能化解决了制造业向中高端升级的问题,巩固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这样一个基础。宋志平说,因为中国是一个市场大国、消费大国,不可能靠其他地方来供应,同时还要供应全球,这是客观需要。但人工成本又是回避不了的问题,智能化恰恰解决了这个最棘手的问题,这对中国来讲意义尤其重大。
第三、资本市场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极大的支持作用。“目前在多家A股上市公司里,数字产业的上市公司大约占17%,去年上市的家A股公司里约有33%是数字产业的上市公司,也就是说,资本市场极大地支持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宋志平说。在宋志平看来,数字化转型需要资金,资本市场对数字产业的支持就至关重要。下一步资本市场还会加大力度,支持我国的数字化改造和数字化创新。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实习生潘梓弘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