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韶关翁源马牯塘村正圆大梦想ldquo
TUhjnbcbe - 2021/1/19 6:29:00

每年大雪节气过后,韶关市翁源县这个因村中池塘形似小马驹而得名的小村,又开始了“藕”遇的季节。尽管粤北的初冬寒气逼人,但马牯塘村成片的荷塘已叶落藕熟,村民们穿着长长的橡胶衣,正在藕塘里熟练的挖藕。

致富带头人钟利强开挖莲藕。(李宏威摄)

这是一片希望升腾的土地。年,在韶关市交通运输局和韶关学院的帮扶下,马牯塘村实现了贫困村和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脱贫率达%。村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不到四千元,增长到年的1.5万元以上;贫困村集体收入从年的5万元增长到年的13万元,预计年将达到19万元。

在这场马牯塘打赢脱贫攻坚的战斗中,帮扶单位带头深入田间地头、算增收账、念脱贫经,“解剖麻雀”“靶向治疗”,因村施计、因户施策,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有效提升了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夯实*建地基,做脱贫攻坚主心骨、领路人

沿着弯弯曲曲的水泥路缓缓前行,一个被莲塘与农田环绕的小村庄渐渐映入眼帘:干净整洁的村道、宽阔的文化广场、美观的农舍小楼间,驻村干部一道道忙碌身影,东奔西走,挑起重担,引领村民奋力脱贫;一句句心里话,朴实无华,记录点滴,浸满乡亲们的感激之情。

驻村干部到贫困户家里促膝谈心。(刘佳摄)

筑牢基层*建,把*组织建在生产链上、合作社里、生产小组上,发挥好*组织攻隘口、闯险滩的关键作用,这是马牯塘驻村工作队在多年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

“扎扎实实把基层支部建设好,才能原原本本把脱贫攻坚*策落实好;扶贫干部苦干实干,就能唤起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心气和干劲。”“我们定期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建工作专题会议,部署本村*建工作,落实三重一大事项等工作,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发展*员、民主评议监督等制度,充分发挥村*支部在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等重大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年,马牯塘村成功创建了韶关市卫生村,年创建广东省卫生村,年被翁源县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年龙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马牯塘村设立,同时马牯塘村正在申报翁源县乡村美丽庭院村庄。”

扳着手指细数着*建引领带给村庄的喜人变化,曾在这里驻村3年多的韶关市交通运输局干部王志威脸上满是欣慰。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小村经济“生命线”

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每村每户,一盏盏明亮的路灯照亮了村里每一个角落。“这样的场景放到几年前,想都不敢想。通过几年的发展,交通改善了,环境变好了,乡亲们的生活更舒适了,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得村民的幸福感倍增。

曾经,马牯塘村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匮乏。基础设施是基本的民生保障,这些短板不消除,制约着村庄的产业发展。为改变这种面貌,驻村工作队牵头开展调研并经局*组会研究,制定了具体可行的《马牯塘村三年帮扶规划》,内容包括路灯亮化、安全饮水、文体广场、村公共服务中心、道路硬化等项目,项目金额累计多万元。

五年来,马牯塘村在交通路网、文化设施、公共服务、洁净饮水和村庄亮化方面得到了极大提升;新农村工作示范建设落地;产业扶贫、金融投资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拉动了村民收入。一批接一批的惠民工程落地,一个接一个扶贫*策落实,给这个原本落后贫困的小村打开了一扇致富的大门。

“以前,我们从村里到县城只能靠走路,家里有点农产品,就挑着扁担走泥巴路,费时又费力。如今,在村口就能坐上通往县城的班车,坐在家门口就有人上门收购莲藕、莲子,一点都不愁卖。就连以前枯萎在塘里的荷花,现在也经常被游客买回家当宝贝呢。”说起现在的生活,村里的老人们的喜悦溢于言表。

提升“造血”功能,小产业托起脱贫大梁

“一节藕连着的村庄”。这是许多网友对马牯塘村的昵称。村中所产的优质莲藕至今已有多年的种植历史。老人说,马牯塘莲原为一口40亩的池塘发展而来,现全村有莲塘面积多亩,其中古人留传下来的有百余亩。

马牯塘莲藕是翁源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李国科摄)

尽管马牯塘莲是当地最负盛名的莲藕,但在翁源地区以外较少为人所熟知,且每年挖藕时间短造成产量非常低。如何进一步扩大马牯塘莲的知名度,开发“一村一品”产业,延长马牯塘莲的销售时间?扶贫工作队积极筹措和联系电子商务企业,对接农户,探讨研究马牯塘莲的产品开发,包装设计,网页设置,产品运输,稳定供货渠道等工作。

年底,马牯塘莲在京东翁源馆成功上线销售,远销全国各地。此举有效拓展了马牯塘莲的销售渠道,为今后马牯塘莲网络电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马牯塘村电商经营者提供产品开发、包装设计、网店运营、产品追溯、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不断提高贫困人口使用网络和用户终端的能力。

莲农们说:“现在牯塘莲藕的价格每市斤在30元到50元之间,有时就算你有钱也未必买得到,因为莲藕经常被熟人带着慕名而来的客人,或是网络客户预订了。”

激发村庄发展内生动力,确保脱贫不返贫

马牯塘村中,有一间由旧学校改造修缮一新,名为“荷书堂”的教室,笔墨纸砚齐全,经常有书法家在此给村民、孩子们举办书法培训班。村里还经常有人社部门的技能培训,提升村民的务工水平。5年来,村里举办了20多期培训班,吸引了共多人次的村民参加。通过技能培训,转移了一大批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工作队推荐,村里有许多人找到了新工作。

韶关市交通运输局驻村干部李宏威说:“我们希望通过扶贫扶智、扶志,提高村民文化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高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

年新扶贫工作队进驻以后,制定了《马牯塘村至巩固扶贫帮扶计划》。马牯塘村通过入股茂源糖厂、*竹坪电站等项目促贫困村、贫困户经济发展。同时,在村集体的光伏、入股农商行、投资建设扶贫车间等项目收入中,要求有30%用于村民和贫困户的生活生产。通过多方举措,进一步提高了村集体和贫困户的脱贫质量,最大程度降低返贫风险。

为扎实推动项目落地,驻村工作队还结合交通行业优势,充分发挥韶关学院粤北高校的平台优势,联系多家交通运输企业到村进行爱心帮扶活动。积极做好消费扶贫工作,共为贫困村及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达20多万元。协助单位韶关学院组织多批次农业专家和教授到马牯塘村进行实地调研,并积极联系涉农企业到村里进行投资农业种植。
   

未来的马牯塘村发展当中,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队和两委干部正在努力推进“4+N”发展模式。马牯塘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宏威信心满满:“我们希望打造以马牯塘莲为特色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光伏发电、电商网络消费+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叠加组合措施,打造文化底蕴为基础,构建脱贫产业(金融投资)为支撑,协助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最终实现马牯塘‘千年荷花韵、垄上书画乡’的美丽梦想。”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韶关翁源马牯塘村正圆大梦想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