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徐俊文跟随父母来到*埔:“那时候我沉默寡言,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流,又处于叛逆期,抗拒补习,抗拒听课,直到我来到了——‘金雁小学堂’。”
大学生一对一辅导
反哺“小金雁”
“金雁小学堂”的辅导老师以中山大学等高校学生志愿者为主,他们每周义务为来穗人员子女提供课业辅导。
“金雁小学堂”上,志愿者一对一辅导徐俊文,不仅在课业上帮助他,还伴随他融入了广州的生活:“他们就像邻家哥哥姐姐,不仅相处舒服,教导我的时候总能让我豁然开朗。”
像一颗种子,做志愿服务的想法在徐俊文心里悄悄生根发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如今,走出大学的他成为了这群志愿者中的一员。
超2万“小金雁”受益
留在广州,享受更好教育
从年至今,像徐俊文一样,从“金雁小学堂”“飞”出去的来穗人员子女已超过2万人,其中不少学生考上了大学,对此,“金雁小学堂”创始人“泉叔”李桂泉颇感骄傲和欣慰。
“希望帮助更多学生提高成绩,勉励他们考上公办初中,留在广州,享受更好的教育,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温暖。”
为了帮助更多来穗人员子女学习,泉叔召集起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每周组织辅导来穗人员子女,传授知识。
成立之初,“金雁小学堂”只5个人,所幸*埔区委*法委(区来穗局)、团区委一直予以经费、场地等支持,学员们每周来到*埔街、大沙街办事处上课、活动。12年里,小学堂规模增加到了多人。
助“小金雁”融入广州
用爱敲开心门
“我们会在假期、节日为孩子举办一些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李桂泉提到,*埔区在全市率先推出“关爱12条”措施,为来穗人员量身定制。4类参观指引和4条游玩路线,让来穗儿童走近广州、认识*埔、学到知识。
在学习课内知识之余,小学员们与志愿者在广州四处观光,感受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过节的时候,一起包粽子、做月饼,将食物送给社区内的孤寡老人;参加户外拓展活动,了解更多岭南风土人情。
针对像当初徐俊文一样内向、抗拒沟通的孩子,“徐俊文们”精心设计心理课程与活动,打开他们的心扉。
“人生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徐俊文希望能将自己对教育和志愿服务的热爱传递给孩子们,用爱感染大家。
每一名来穗人员子女,都是羽翼未丰的雏鸟,在“金雁小学堂”这个充满关爱的鸟巢里,汲取养分,努力成长,等待自由翱翔于更广阔的天空的一天。
出品:*埔区委*法委(区来穗局)、广州日报大洋网·百会通达文化传媒联合视频制作中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