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暨南大学创办了新闻学系,至今已走过了75年历程,是中国创办最早的三家新闻院系之一。如今,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被誉为华语媒体“*埔*校”。
作为暨大办学年来历史悠久的学科之一,新闻学专业底蕴深厚,群星璀璨。在年中国软学科排行榜中,新闻传播学位列第四名,仅次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同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多年来,该专业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新闻传播业界领*人物。(寻找广东高校金牌专业”线上展示活动正在火热进行)
有志从事新闻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特质?他们应如何应对媒体转型?被称为“将品牌理念引进中国报业第一人”的暨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范以锦接受采访,为暨大新闻学专业“代言”。
暨大新闻学专业有三大优势
南方+:暨大的新闻学专业和国内同类型专业相比,有哪些优势和亮点?
范以锦:暨大新闻学有三方面优势。
其一,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年,中国第一位新闻学博士冯列山在上海创立暨大新闻系。多年来,我们的新闻专业薪火相传,人才辈出,见证了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成长。
其二,具有良好的发展后劲。学院既重视学术又重视教学实践,培养研究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人才,注重提升学生经营新闻的核心能力,同时重视适应媒体转型的应变能力的培养。我们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既有高端学校培养的学术型、研究型师资,也有从业界进入的经验型、应用型师资。两者互相学习、融合,力求每位老师尽量提升学术与应用、科研与教学兼备的能力。
其三,国际化。暨大新闻学一直面向大陆、港澳台以及海外招生,与沿线国家开展深度文化交流与合作,大力推动国际新闻方向学科的发展,增强侨校特色,培养国际传播人才。
南方+:国内大部分高校都设有新闻学专业,会不会导致同质化竞争?
范以锦:中国媒体行业发展很快,很多大学在办新闻学院、新闻系、新闻班,大家的定位应该有所不同。层次特别高的高校应多培养一些学术型的人才,对大多数学校而言,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分层次办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分别走上不同的岗位。
暨大新闻学专业力求学术型、研究型与应用型兼备。暨大新闻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的搞学术研究,有的走上传统媒体及其新媒体的核心岗位,还有的在包括自媒体在内的各机构泛媒体领域发展。我们明白,我们的新闻专业培养出来的大量是应用型人才,但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这样的人才视野宽阔、层次高。
范以锦
善写作善沟通适合学新闻传播
南方+:您担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委书记,南方日报社总编辑、社长多年,年底受聘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从新闻业务现场到育人一线,您认为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学新闻传播?
范以锦:一般来说,喜欢写作、思维敏捷、性格外向、善于表达、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错的学生适合学新闻。洞察力强、*治敏感度高更是能帮助你学好新闻。
南方+:进入新闻学专业学习后,学生应进行哪些能力和品质的锻炼?
范以锦:一是要多读各方面的书,学好基础理论,培养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具有前瞻性思维才有发展后劲;二是要主动参加实践,广泛接触社会,提升职业素养,做到“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这样才能受到业界欢迎。
除理论思辨和动手能力之外,更应胸怀新闻理想和传播道义,要有寻找真相的勇气和服务社会的担当,这是最宝贵的品格。
范以锦
越来越多同学投身大湾区建设
南方+:从新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和发展前景如何?
范以锦:我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高。从就业区域看,越来越多的同学毕业后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毕业去向看,他们多选择到媒体或与泛媒体相关的岗位。互联网、**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各类机构内的泛媒体岗位,都有我们的毕业生。无论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无论是媒体机构还是非媒体机构,我们的毕业生进入后大多从事内容生产和传播工作。总之,离不开“媒”和“传播”。
一直以来,暨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秉承“面向港澳台、面向海外”的办学方针,为海内外培养了多名优秀毕业生,大量成为业务骨干。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各级**部门重要负责人、新闻媒体负责人、著名企业家,有的获评“韬奋新闻奖”“中国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有的成为“主流网红”。曾担任重要职务的有原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原广东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孙孔华、原广东广播电视台台长张惠建、广州日报副总编辑关雅文等。届毕业生方夷敏从传统报社的时*新闻记者转型,开创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