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星期六天气晴28~36℃
今天的抗“疫”故事,依然从凌晨开始。
5月22日凌晨,在“发令枪响”约24小时之后,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发布通告:龙津街锦龙汇鑫阁上调为中风险地区。
此时,李佩真刚刚回到家中。医院神经内科的一名护士,一个“90后”。凌晨时分,她刚刚结束八个多小时的执勤,换下湿衣服。
这时,记者正在找她,甚至全城都在找她——21日晚,一张照片开始在网上刷屏:在荔湾区锦龙社区核酸检测站,一名护士的白大褂被汗水完全浸湿,衣服跟后背紧紧黏在一起。
网友说,这是广州的“最美白衣天使”“最美背影”。
照片里的人,就是李佩真。
22日下午,荔湾区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最新情况:截至5月22日下午2时,荔湾区锦龙社区疫情涉及所有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已采样份,已完成份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在这则通报下,有网友留言:这么快采样八万多份,可见工作人员多辛苦。
的确,在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是闻令而动,是不舍昼夜,是高温酷暑……根据要求,荔湾区龙津街道锦龙社区及附近居住工作的市民群众“应检尽检”;5月4日~5月18日期间去过8个重点场所的,要主动就近检测。来做检测的人不断涌来,“白衣战士”们分秒必争。
更让人揪心的是,21日下午,荔湾区已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两天荔湾区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看着那些下班特意赶来排长队做核酸检测的人,心里只想着赶紧给他们做,给大家一份安心。”李佩真说,现场不断有人询问采样几点钟结束,她和同事们会回答:“没有固定时间,直到做完队伍中的最后一个人。”
面对镜头,李佩真一再强调自己很平凡。“其实,大家都很辛苦,衣服都是干了又湿,湿了又干。”
岗位就是阵地,凡人亦是英雄。22日凌晨,在家中休整片刻后,李佩真和同事们再次接到集结电话,赶往下一个防疫点。
正是在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夜晚,不计其数的普通人通宵达旦,争取跑在病*的前面。
根据通报,截至5月22日24时,荔湾区在重点区域设置的临时核酸检测点,已检测人!?
《小夏记“疫”》第三天:再创新高
5月23日星期日天气晴26°~35℃
疫苗!疫苗!
5月21日,在“发令枪响”的这一天,广州当日接种新冠疫苗39万剂次,创下大规模接种工作启动以来的单日最高纪录。
23日,广州单日接种量超过50万剂次,再创新高。
“打疫苗,戴口罩”“赶紧一起苗苗苗”“刚打完第一针,感觉棒棒哒”“点亮红色木棉花,大家一起努力”……在线上,疫苗成为“热门”词汇;在线下,许多接种点排起了长龙。
早晨7医院出发、8点开始接种疫苗、12点半轮流吃午饭,吃完继续接种,下午6点轮流吃晚饭,然后继续工作;每天下班时间根据当日接种点疫苗数量清零的时间而定。这是一位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表”。
在花都区东风体育馆接种点,广州日报记者看到,疫苗接种点的工作远比想象中繁重。疫苗接种、清点盘仓、数据核对、清洁、消*、物资准备、急救设施整理归位……
在这个接种点,*俊媚是有名的“快手”,一小时能为60人接种疫苗。而她的手也因不断地掰疫苗瓶盖,被磨得出血。她笑称,自己一开工就进入机器人模式,脑子里只有接种的标准流程。
根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提供的数据,截至23日中午12时,广州新冠病*肺炎疫苗的累计接种量已突破万剂次。这背后,是广州个新冠病*疫苗固定接种点、个标准接种单位医务人员的抢时间、连轴转、马不停蹄。
“对于接种新冠疫苗,我们仍然是之前的建议:早一天接种,早一天获得保护,早一天安心。”5月23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周斌提醒,除了做好日常防护,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手段。
5月23日,广州市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会议要求,有力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加快构建免疫安全屏障。
5月23日晚,疫情有了最新进展。根据通报,广州市新增1例无症状感染者,为之前确诊病例郭某的丈夫陆某,在第三次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此外,经专家组综合评估,初步判断荔湾区锦龙社区郭某为境外输入关联确诊新冠肺炎病例。
广州必须更快、更快。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夏振彬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廖雪明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石钰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