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百岁院士50年没跟医生打过交道。这是怎样一种体验?没错,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电磁场理论与天线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敬熊(),出生于年10月16日,为我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年,陈敬熊院士在传记里说:“我基本上不得病,除了体检之外,从来不跟医生打交道,五十年没有打过交道了。”在上海时就经常跑步,到北京工作后,他就跑得更起劲了。每天早上,都沿着永定路一直向北,直达半壁店。搬到三街坊后,又从三街坊向北跑到田村,甚至跑到鲁谷,一来一回几十里路。“我没有别的特长,就是跑步,这种锻炼方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难的是要坚持。”几十年来,不管刮风下雨,或是大雪纷飞,陈老的跑步从没落下一天,哪怕是在异国他乡。年4月,在休斯顿大学参加第十三届天线与电磁理论国际年会,每天早晨在休斯顿大学校园里疾步飞奔。75岁后,陈老逐渐缩短了跑步路程,最后改为走路健身。“老人越不动越不想动,越不想动就越动不了。”陈老说。为了保证运动量,他每天外出步行两次,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总路程为米,若逢下雨天,就撑着伞走。与众不同的是,陈老的健走时间十分精准,当他到达门卫取书报时,总是11点半,以至于同事们看到陈老走进大院,就知道午饭时间到了。
?②86岁钟南山院士()一直坚持跑步。钟南山院士是慢跑推崇者。在他家健身房里,跑步机使用率是最高的。每次锻炼,钟南山都要先在跑步机上快走和慢跑,再进行其他训练流程。年,“乐跑大使”钟南山院士亮相广州城市乐跑赛:“我非常喜爱跑步,在70年前就有跑步锻炼的习惯。现在,我还经常进行5公里左右的慢跑健身。”年4月8日,为天津南开大学学子进行分钟线上公开授课:“我的同学现在不是拄拐棍,就是躺在床上了。”
?③69岁的励建安院士()已经跑了30多场马拉松。南京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是圈内出了名的运动达人。5年前,64岁的励院士为摆脱(带状疱疹)病*感染的烦恼,决定通过运动改善体质。截至年4月,励院士跑的全马和半马均已超过30场,年跑量超过公里。励院士说,马拉松为他带来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良好的状态,这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好地诠释了“运动是医药”的健康理念。“运动是医药,全世界讲了多年,但是我们大家没有重视,拿我自己当例子,我跑了五年多的时间,没有生过一次病,过去的身体问题,高血脂、脂肪肝、骨质疏松,全部都恢复正常,所以我认为这就是运动是医药的价值,应该成为社会的新时尚。”
?④59岁的王晓东院士说“跑步让我上瘾”。年12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跑了一年多,上瘾了!”年每月的跑量基本保持在公里,这足以让他轻松完成一场半程马拉松了。王晓东的妻子与孩子也都热爱跑步,长子是业余马拉松高手,最好成绩达到2小时54分,去年还参加了波士顿马拉松。“我也是在儿子的感召下开始跑步的,现在太太也开始跑步,还参加了半马,大家都跑步,也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⑤55岁施一公院士()每周跑步20~30公里。年12月13日广州马拉松,施一公院士,以3小时34分56秒的成绩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第一个全马,赛后他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笑言,“本来打算55岁前跑一个全马,没想到53岁就完成了。”对于这位院士来说,跑步早已融入了他的生活方式。学生时期,施一公就练习长跑,从米到米再到米。现在,跑步已成为他最大的业余爱好,运动鞋成为他行李的“标配”。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协委员的施一公入住北京友谊宾馆,也保持隔日一跑。清晨6点出门,他耗时1小时10分钟跑了15公里。他表示,过去半年他因跑步瘦了10多斤。
?注:部分素材来自网络,未经证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