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的高考堪比史诗级大片
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单是“花式送考”就赚足了眼球
而在古代,也有“高考”
他们在哪里考呢?是否也会图好意头呢?
在年前
广东考生就在位于越秀的广东贡院“高考”
他们在这里,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如今还保留着与贡院科举相关的地名
如“步蟾坊”“丹桂里”“洪桥街(原黉桥街)”
也流露着古人图好意头的痕迹~
本期
就来感受一下古代考生的考场
宋代以前广东科举考试还没有固定场所大多会在佛寺举行;直至宋代广东兴建贡院,科举中的省级考试——乡试逐渐有了固定场地清末广东贡院主题明信片广东省博物馆供图今广东贡院中的明远楼
历史上,广东贡院曾多次迁址——明代时设在越秀山西竺寺故址后在战火中毁坏;清顺治年间,设在光孝寺等地举办;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年)广东巡抚李士桢在城南东南隅承恩里(今越秀区文明路)重建广东贡院广东乡试终于再度有了固定的考场清光绪五年()《广州府志》贡院图
重建范围包括今广东省博物馆旧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文明路总馆东部和广东实验中学等地而后又经历了多次扩建、改造兴盛时期,广东贡院与顺天贡院、江南贡院和河南贡院并称为“清末四大贡院”别看今天我们有“花式送考”图好意头当时与广东贡院相关的地名也寓意很深例如步蟾坊、丹桂里,寓意着“蟾宫折桂”古人的“高考”同样也不轻松当时广东贡院虽有90个标准篮球场的面积但每个考生所在的空间却十分狭小如我们在影视剧中所见
考场会划分一个个单间,即号舍
起初,广东贡院有多个号舍
大体上深四尺、宽三尺、高约六尺
面积约1.3平方米
“末代探花”商衍鎏回忆称“举手可以及檐”
龙门北侧与号舍历史照片
每间号舍有两块木板
用作书桌和凳子,睡觉时可拼成简易床;号舍没有门
若下雨,只能自己铺上油布;
如果不幸被分到靠近茅舍的位置
也只能忍着臭气作答
后来,广东贡院经历了扩建、改造
清道光元年(年)
号舍增加至余间
每间面积增大,厕所也得以整修;
直至清同治六年(年)
号舍已增加至余间
规模宏达,成为“清末四大贡院”之一
清光绪五年()《广州府志》贡院图
古代“高考”也要防范作弊
当时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考生也要“安检”
考官会检查所带的考试用品、衣物、食物
其次,监考也很严格
东西两侧号舍之间有一座明远楼
巡查主考官就在这里巡视;
另外,号舍的四角还有鼓楼和望楼
考官就站在上面视察情况,一览无余
贡院外的围墙还铺满了荆棘
攀墙也无从下手
和今天的高考一样
古代科举考试也持续数天
考完之后,就等放榜了
那么放榜去哪儿看?就在龙虎墙
龙虎墙
龙虎墙即放榜墙因放榜多在九月的寅日或辰日寅属虎、辰属龙故名它原为贡院西界墙的一部分如今是一面约30米、高约4米的青砖墙位于德*中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西门边年被列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年科举制废除后
在兴建新学的时代大背景下
广东贡院被先后改建为两广优级师范学堂、
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国立广东大学、
国立中山大学,成为广东近代教育变革的缩影
在这一过程中
钟楼、东堂、西堂等新式建筑先后建起
贡院建筑则大多被拆毁
唯有明远楼岿然独立
每逢春天
一片鲜红的木棉花下
明远楼更显高雅壮丽
年,明远楼被重新核定为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年,被辟为
“广东贡院历史陈列馆”面向公众开放
去年,明远楼闭馆修缮
直至今年1月修缮完成,重新开放
图源:广州鲁迅纪念馆
来欣赏一下今天的广东贡院
来源:广州日报、广州市越秀区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