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广州日报特别专访洁特生物小瓶罐登上国
TUhjnbcbe - 2022/7/14 17:15:00

3月29日,广州日报发布标题为——洁特生物:从昔日“小作坊”到专精特新“小巨人”小瓶罐登上国际大舞台的新闻,全文如下

小巨人炼成记

——寻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

走进位于*埔区广州洁特生物过滤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洁特生物”)的产品陈列室,用于检测新冠病*的核酸采样管,专门用来研发疫苗的细胞培养转瓶,在国际市场大火的吸头、离心管渐次映入眼帘……这些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塑料制品,背后却蕴藏着不为人知的大技术、大市场。

近年来,广州市通过*策惠企、服务助企、环境活企等组合拳,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能力,包括洁特生物在内的68家中小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评选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从昔日“小作坊”到专精特新“小巨人”,年后,洁特生物营收和利润保持几乎每年翻番,年度实现了8.5亿元营收和接近2亿元的净利润。

内外兼修:

用20多年将生物实验室耗材生产技术做到极致

“在无人问津的领域埋头苦干,20多年默默无闻将生物实验室耗材生产技术做到极致,打破一直以来被国外垄断的技术门槛,以自主创新的产品和技术站在全球竞争舞台的中央。”这是袁建华所理解的“专精特新”,也是洁特生物的“成长史”。

成立于年的洁特生物,是国内最早生产生物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的企业之一。洁特生物董事长袁建华告诉记者:“目前,包括仪器设备、试剂、耗材三个领域的全球市场规模达亿元,国内市场规模在亿元至亿元。但在20年前,我们国家在这个行业基本是空白。”

洁特生物董事长:袁建华

一次性病*采样管

洁特生物口罩产品

近年来,袁建华注意到,随着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该行业近两年新增公司投入资金超过以往20年。“这意味着,由西方发达国家垄断的行业现状将被打破。随着公司上市,国家对这个行业
  

独门绝技:

攻破加样残留吸头销量大增

计划今年攻克“膜”难关

记者在洁特生物的产品陈列室内看到,离心管、转瓶、细胞培养瓶、真空式过滤器等“凹”着不同的造型。袁建华向记者介绍,公司的产品主要分生物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和防护类产品两大类,对于生物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来说,其主要原材料为高分子材料支撑,因此高分子材料的改性与加工技术是该行业的关键技术。

同样是塑料制品,做生物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与做普通塑料产品,在技术上却有着天壤之别。袁建华表示,在生物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的生产过程中,除了对塑料本身有一定要求外,做出基本的外形后,还要通过表面改性技术,赋予其培养活体细胞、贴壁细胞等功能。

袁建华顺手拿过一支实验室常用的“吸头”向记者举例:“我们都知道液体是具有表面张力的,因此在取样后吸头内会形成残留,这就会导致加样不精准,进而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他告诉记者,“一个符合质量要求的吸头价格在2毛钱,和一个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吸头价格在1~2分钱相比,前后价格能相差10~20倍。洁特生物前期集中力量解决了吸头加样残留的问题,去年一年销售额达到了2亿元。”

当前,洁特生物正参与攻克一道疫苗生产的“卡脖子”技术难关,即开发一种“膜”来解决疫苗的纯化浓缩问题。袁建华告诉记者,疫苗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需要把庞大的液体浓缩、纯化,使得疫苗能够安全地注射进入人体。这其中的关键就是纯化,纯化做得好,疫苗才没有多余的杂质。

而纯化所要用到的超滤膜以及由超滤膜制成的超滤包,是疫苗类产品生产必须使用的工具。据袁建华透露,公司参与开发的超滤膜目前已经立项并基本对标国际,计划今年就能基本攻克难关,以争取国产取代进口。未来,公司还要继续向上游拓展,做高精尖难度大的需求量大的原材料,而“膜”的生产和研发,仍是其重要的课题之一。

巧借东风:

从展会“小作坊”到“特装展”

开拓国际市场真正“走出去”

对于出口比重达80%的洁特生物来说,出国参展是其开拓市场、获取订单的重要方式。袁建华告诉记者,公司搭建个展位要2万到3万元,一场展会算下来支出在20万元到30万元。曾经公司出国参展不敢租展位,最多拥有一个3×3展位,规模和影响力都很小。开拓国际市场高昂的成本,让许多中小企业都曾望而却步。

去年10月,《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把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做优做强产业链相结合,鼓励“链主”企业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放市场、创新、资金、数据等要素资源。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拓海内外市场,定期组织召开“专精特新”新品发布会,鼓励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等国内、国际展会。综合运用首购、订购、推广应用等方式,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发创新产品。

“从展会‘小作坊’到现在的36平方米、72平方米、甚至‘特装展’,我们的展位越做越大,也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袁建华告诉记者,在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广州*策补贴多,帮助力度大。公司每年有机会去国外参加2~3个展会,国内展会更是免费提供展览场地、免费搭站台,目前国外营收超6亿元,未来还将在国外成立销售公司并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和队伍,就地提供服务,做到真正的“走出去”。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方圆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订购热线

JET·北京-

JET·上海-

JET·广州-

JET·武汉-87363

JET·成都-85093

JET·西安-

JET·长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州日报特别专访洁特生物小瓶罐登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