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暴富,是无数人求之不得的梦想。然而当暴富的现实终于来临时,人生的轨迹,或许已经偏离人们所想。
无数拆二代,从致富到一贫如洗,不过短短一段时间。他们的心路历程与生活,是现实的真实写照。
平淡生活,浑浑噩噩
如果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拥有了一千万,将如何继续自己的人生?
大多数人会想,我要拼尽全力享受生活,辞去工作、购买奢侈品。这样的“梦想”,也有变成现实的可能性。北京小伙儿李旭,就经历过这样的生活。
李旭
80后小伙儿李旭,是北京昌平普通人家的孩子。他的父亲、母亲均是勤勤恳恳的工人,家庭生活并不富裕。
更为致命的是,李旭的父母身体状况极差,只能依靠吃药维持着身体,这能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自小看遍人间冷暖的李旭,曾在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
在改变命运想法的驱使下,李旭不断学习,成绩也十分优异。高中毕业后,李旭看中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行业,选择成为其中的一员。
大学期间,李旭也不敢有丝毫的放松,拿到了众多奖项。
毕业后,李旭也如愿找到了一份网络工程师的工作,每个月可以拿到五六千的收入。
后来,李旭按照父母的期望,同妻子结婚,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事业、爱情双丰收,李旭也成为了很多人羡慕的对象。然而只有李旭自己知道,他的生活,存在着太多的局限。
自己所谓的“网络工程师”身份,其实就是电脑维修员。
同事们经常以电脑损坏为由,对他呼来喝去,李旭心中也十分委屈。
一次,公司正在举办高层会议,电脑突然出现了故障,工作人员便请李旭前来维修。
李旭身穿工作服,与高管们的西装革履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弯下腰钻到桌子底下,检查电脑故障,耳边充斥着的,是他从没有听说过的专业名词。
那一刻,李旭突然意识到,自己与上层社会的差距,似乎永远也没有尽头。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旭从工资中拿出一笔钱,买了大量彩票。
几乎意料之中的,李旭没有什么收获。备受打击的他,彻底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
自此,李旭过着早上上班,晚上打游戏的两点一线的生活,周而复始。
与此同时,曾经的李旭为了生活安定,选择与妻子结婚,两个人在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却有着很大的分歧。
每当因为生活琐事与妻子发生争吵时,李旭的内心都十分烦躁。
渐渐地,现实生活的无奈,磨平了李旭的棱角,他从原来的雄心壮志,变成了得过且过。
天上的“馅饼”
李旭原本认为,电脑维修员,已经是自己的后半生定位。然而一个意外,却给他带来了惊喜。
年,李旭突然接到消息。由于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府部门将会征收李旭一家人在北京昌平的房子。
按照李旭家房屋面积和数量计算,他可以一次性领取千万补助。
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李旭因为过于震惊,愣在了原地,而后爆发出激烈的怒吼。
曾经只在电视剧中出现的一夜暴富的“馅饼”,竟然真的降临在李旭的头上。
待李旭回过神来,便开始了自己大刀阔斧地“改变”。
第二天,面对领导再一次无端的指责,李旭一改往日的唯唯诺诺,只留下了一封辞职信,便潇洒转身。
在李旭看来,千万的拆迁款,自己已经不需要通过上班获得收入。
一夜暴富的梦想实现后,李旭整个人也开始飘飘然。
他找到妻子,扔下了一纸离婚书,面容冷漠。两个人在多年婚姻中积累的矛盾,一瞬间爆发。
李旭将妻子所有的体贴抛诸脑后,任凭妻子呼喊,依旧置之不理。
解决完一切伤心事,李旭摩拳擦掌,等待着全新的生活。
误入歧途,追悔莫及
事实证明,富人的日子,比李旭想象中还要舒适。
他开始了花天酒地的生活,频繁出现在高级餐厅,一顿普通的饭,便有上万元的开销。
李旭出现在夜总会等娱乐场所,身边有无数美女环绕。
此时的李旭一掷千金,从前对他避之不及的朋友,如今如过江之鲫,阿谀奉承。
他们口中不断称呼“李总”,违心地吹嘘着,李旭渐渐忘记自己从何而来。
为了替所谓的“朋友”“兄弟”出头,李旭带领他们前往三里屯的“贵族聚集地”,买下一瓶瓶上万的红酒,对着服务员说道:“来,刷我的卡”。
父亲见此状况,开始告诫李旭,不要因为富有,就过度膨胀。
李旭不以为然,自己上千万的收入,几辈子也消费不完。
似乎是为了像父亲证明一般,李旭的行为愈发变本加厉,他经常在酒吧中疯玩到凌晨两点,随后回家呼呼大睡,待晚上醒来,再次约上兄弟,或是吃饭,或是唱歌。形形色色的诱惑下,李旭的行为也越来越不受控制。在“朋友”的介绍下,李旭走进了*场。
最初,他面不改色地投入几万,却一次性赢了十万。*场众人纷纷夸赞李旭,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李旭并不知晓,此时的他,已经开始进入*场的套路中。
所有的*博,均是庄家通过固定的手段,先让利给*徒,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贪恋始终是人性的弱点,待*徒深陷其中后,他们面临的灾难,才真正开始。
就这样,兴奋的李旭不断加大投入,最高的一次,竟然达到了十几万。
令李旭意外的是,手气一直不错的他,在加大投入后,却输得血本无归。
损失惨重的李旭非但没有收手,内心的“斗志”反而被激发起来。
在李旭看来,*博输掉的十几万,与自己的千万资产相比只是冰山一角,尚未意识到事情严峻性的他加大投入。
此时此刻,李旭已经完全陷入了*场先赢后输的陷阱中。
一次,李旭在*博过程中被告知,自己的银行卡余额不足。这个消息如同惊雷一般,瞬间拉回了李旭已经飘忽的思绪。
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在买完新房子、进行一系列消费后,仍然有万的剩余。
如今不过短短几天的时间,竟然分文不剩?
李旭查到了自己的银行卡流水,却大吃一惊。原来,*博的几天时间里,李旭不仅输掉了自己所有的拆迁款,还欠下了几十万元的债务。
那一刻,从千万富翁变成穷光蛋的李旭,追悔莫及。
深思熟虑后,李旭还是选择向父母坦白。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父母气愤不已,不久后就卧病在床。
李旭反思了自己暴富以来的种种行为,不思进取、花天酒地,选择与妻子分道扬镳……自此陷入了自责与愧疚之中。
万幸的是,李旭当时随手用拆迁款买下的房子,不断升值,最终涨了三百万。
痛定思痛后,李旭意识到,自己不应该继续沉沦下去。他计划以三百万作为自己的启动资金,开始自主创业。
李旭认真考察了市场,发现婚庆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利润。他将大部分的资金投入进去,开了一家婚庆公司。
与此同时,急于求成的李旭,开始扩大自己在房地产等各个领域的投资。
一番投资后,李旭的手中,已经没有多余的钱财。他满怀希望地做着再次成为千万富翁的梦,然而现实的残酷,再次给予他致命一击。
在此之前,李旭从未接触过生意,更不懂得经营规则与生产规则。李旭的婚庆公司建立后不久,便因为经营不善,被市场淘汰。除此之外,李旭投资的其他产业,也因为市场震动,血本无归。
经历*博、创业失败等一系列变故后,李旭彻底从财富的天堂,跌回了贫穷的地狱。
更令他心寒的是,自己从前慷慨赠予钱财的朋友,均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对他冷嘲热讽。
这时李旭才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受到“尊敬”,不过是因为手中的钱财。
后来,李旭在回忆自己一夜暴富的生活时,流泪忏悔:我穷怕了,这简直像是一个噩梦。
实力捍卫富足
事实上,城市化步伐加快地如今,各地区建设不断,众多房屋、土地被征用,更是稀松平常之事。
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拆二代也不在少数。人们常常开玩笑道:“拆迁,拆迁,一步登天”,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拆二代”的现状。
他们通过国家的“大*策”,过上了全新的生活。只是面对这天翻地覆的生活,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态度。
李旭,从一夜暴富到一贫如洗,是众多拆二代的一个缩影。手握上百万,甚至是上千万,拆二代体会到了太多人不曾体会到的人生。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然而在面对天价赔偿款时,他们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时期,沉迷名车名表,在夜场纵情声色,不断坐吃山空。
更有甚者,如同李旭一般,在一场*博中,输掉了所有身家,一夜回到解放前。
正如拆二代刘强所说:“刺激一点的就是*博,有时一个晚上输赢都在十多万元。”
然而有一部分拆二代,却与李旭完全不同,他们同样是拆迁大*策的受益者,只是在面对财富时,他们从不挥霍,而是以此为资本,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
同样是拆二代,为何经历着完全不同的人生?
究其原因:依靠运气得来的财富,当事人必须要拥有守住财富的能力。
家住南昌的陈女士,曾经是一名环卫工人,为了生存下去,每天拿着微薄的工资,过着节约的生活。
陈女士不敢想象,一生坎坷的她,竟然也会遇到天上掉馅饼的奇迹。
因为建设需要,陈女士的房产被征用。按照国家*策补贴,她获得了9套房子的赔偿。
此后数年,房产迅速升值,如今的陈女士,已经坐拥上千万资产。
当一夜暴富的梦想照亮了陈女士的整个人生,她却显得异常淡定。为了工作方便,陈女士只是给家中添置了两辆20多万的轿车,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奢侈的开销。
陈女士依旧如同往常一样,每天凌晨五点起床,前往环卫所上班,随后拿着扫帚在街道上清扫卫生。
她和从前一样待人和善,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资产,便产生优越感。
当记者问及陈女士成为拆二代后最大的变化时,她只是笑着说道:“以前是骑自行车,现在是开车。”
记者了解到,陈女士作为一名环卫工人,每月只能拿到元的工资。
这样微薄的收入,甚至比不上陈女士固定资产的一个零。记者疑惑地问道:“您的坚持,究竟是为了什么?”
陈女士的一番话,却让众人懂得了居安思危的真正含义:“我快50岁了,虽然现在有钱,但如果不工作,很容易坐吃山空。”
或许兢兢业业做着本职工作的陈女士,不会有财富翻倍的机会。
但与其它挥霍的拆二代相比,能够储存下来财富,原本就是一种能力。
如同陈女士一般成功的拆二代,必须具备一个能力:宠辱不惊,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80后足浴工人*女士,也因为家中迁拆,意外成为了人人羡慕的拆二代。
与陈女士的保守、低调不同,*女士决定用“钱生钱”的方式,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富有。
*女士在此次拆迁中获得了11套房子,通过中介,她将其中的6套出租,获得了上百万的启动资金。
在进行一系列的市场考察后,*女士决定做回自己的老本行:足浴。
她在家乡开了一间自己的足浴城,生意十分火爆。第二年,*女士又着手开了第二家店,成为了当地著名的“企业家”。
如今*女士的身家,已经远不止曾经的11套房产,出门皆有豪车相送,如此精明的理财方式,如此强大的致富能力,不禁让众人惊讶。
社会中还存在一种拆二代,他们既不想回到像陈女士一般的劳碌生活,也没有如同*女士一般的致富能力。
深思熟虑后,拆二代决定以自己手中的房产为资本。
是以,他们将拆迁得到的多余房子出租,每天依靠收租获得经济来源。
尽管这样的生活在众人眼中有些“不务正业”,但能够守住自己的财富,而不是在*博与挥霍中将其拱手让人,已经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不知从何时起,“拆二代”这个词,成为了人们讽刺纨绔子弟的对象。然而因为补偿成为“拆二代”的人众多,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落得惨淡收场的结局。
究竟是一步登天还是继续沉沦,全凭个人选择。
参考资料
[1]《广州日报》,《寻访北京“拆二代”:有人身家过亿却依然当司机》
[2]《北京晨报》,《“拆二代”需要“立起来”》
[3]《中国青年报》,《“拆二代”调查:许多人未一夜暴富收入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