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告诉我们,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指出
法者,治之端也。新冠肺炎疫情,直接考验一座城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其中,法治建设是最重要的“必考题”之一。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依法防控,多次强调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广州,法治之城。法治,是广州显著的城市特质,也是广州战“疫”的鲜明底色。面对疫情大考,广州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防控疫情的九个要点要求,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张弛有度、刚柔并济,不断提高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正是得益于法治之力,广州战“疫”更有底气、更有力量、更有秩序。
依法防控,循正而行
依法防控,是战“疫”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从各级*委*府全面依法履职、依法加强信息公开到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执法力度、保障市场物资供应稳定,诸多工作无不需要法治力量保驾护航。
保驾护航,需要硬约束。
当疫情警报拉响,“法治键”即时按下:广州依法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一系列防控措施有序铺开。2月11日上午,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隐瞒病史可严肃处理;个人须依法履行疫情防控义务——《决定》从24个方面明确了依法防控要点,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法治支撑。
“强化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坚决防止”“及时纠正”“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这是广州市委常委会会议一再强调的内容。纵观广州战“疫”,没有偏颇、极端的做法,而是坚持实事求是,科学依法决策,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充分体现广州在城市运行、治理过程中强烈的法治思维。
保驾护航,需要细服务。
编制《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九个法律问题》《疫情期间相关检查工作指引》等文件,引导多名律师和公证员24小时在线免费为企业和市民提供实时疫情法律服务;网络普法、线上法律咨询,线上法律援助申请……广州多措并举,引导社会依法防疫,引导市民遵法守法,形成依法防控的全民合力。
严格执法,大局稳定
严格执法,是依法防控各项要求的具体落实。这必然要面对复杂情况、处理棘手问题、解决突发事件、聚焦重点领域,对力度、效度的要求,更甚以往。广州战“疫”一经打响,执法力量便第一时间投入战斗。
任务紧迫,尤需全力应战。
自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广州警方日均出动警力超过1.5万人,部署在医疗机构、隔离点值守警力超过人,参与全市检疫检查警力近人。在每天不断变化的疫情考题面前,广州3.1万公安民警和广大警辅力量每一天都在与时间赛跑。
快受理、快立案、快侦查、快破案、快宣传……广州的执法工作始终在争分夺秒的节奏中进行。毕竟,时间不等人,只有迅速打击、快速反应,才能将涉及疫情的违法犯罪坚决刹住。
据统计,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在严格执法的强大震慑下,广州“”刑事、治安警情数同比去年下降44%,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重点犯罪,尤需重点打击。
当前,口罩、防护服等医用物资需求巨大,一些不法分子将其视作发财“商机”,以卖口罩为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