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广州打出组合拳保卫蓝天碧水净土广州日报
TUhjnbcbe - 2023/4/4 9:01:00

怎样让蓝天白云常见、绿水青山常在?广州如何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怎样加强生态环境保护?8月21日,广州市人民*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第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的相关人士,揭秘了广州的环保组合拳打法。今年1-7月,广州PM2.5浓度再创新低,条黑臭河涌已经消除黑臭。通过推进18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广州污水处理能力跃居全国第二。

今年1-7月PM2.5浓度再创新低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言人郑则文介绍说,近年来,广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广州年PM2.5年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实现连续三年稳定达标,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最低;今年1-7月,PM2.5浓度再创新低,达到2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同比下降7微克/立方米;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年均浓度也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重点流域、重点断面水质达标基础进一步夯实。

“生态环境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郑则文介绍说,为确保广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广州今年采取了持续推进巡游出租车电动化、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实施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推进煤炭消费负增长等措施。

广州推进营运柴油货车用车大户达标监管,对家重点用车大户开展入户检查;累计推广应用纯电动公交车台、出租车台;今年上半年道路和停放地抽检柴油车41辆、遥感监测约53万辆。

据郑则文介绍,下一步,广州将继续开展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严肃督查考核,强化科研攻关。

广州还正在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筛查确定43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并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近期,根据广州实际试行“净土开发”模式,在污染地块必须先修复、再出让基础上,允许部分地块先出让、再在建设前完成修复,缩短地块再开发的进程。截至今年7月底,已开展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工作。

为了做好固体废弃物处理,目前,广州建成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建设项目69个,其中医疗废物处置设施1座(焚烧处置能力吨/天),生活垃圾焚烧厂7座(焚烧处理能力1.6万吨/天);23个项目正在建设中。

煤炭消费减量

加快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

据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建荣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广州各方全力以赴做好煤炭消费减量管理工作,着力调整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快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

目前,广州电力热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占比已达98%,远高于全国约54%和全省65%的平均水平,煤炭集约化高效利用已经实现。年,全市煤炭消费量万吨,相比年(万吨)减少万吨,下降率达35%,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占比由27%下降到14%。

年,全市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约11%,太阳能发电和水电等一次电力消费量同比增长约47%,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水平逐步提升。预计到年,广州气电装机占比将提高至64%,电源装机结构逐步向清洁化转型。

年以来,广州出台系列*策支持和鼓励太阳能光伏的开发利用,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安排财*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补贴。

广州还大力发展氢能利用,着力打造氢能全产业链。全市已建成投运加氢站3座,首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线15辆车于年6月25日在*埔区投运,首批包括乘用车、环卫车、物流车等已超过70辆氢燃料电池车投入示范运营,运行里程超过50万公里。

广州条黑臭河涌已经消除黑臭

污水处理能力居全国城市第二

广州“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良好水生态如何能够实现?广州市水务局一级调研员*家添透露,今年1-7月,广州9个国考断面全部稳定达标;列入国家监管平台的条黑臭河涌已经消除黑臭。广州的海珠湿地碧道、增江碧道、蕉门河碧道成为水利部“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的典范;目前,广州治水案例正在参评“第十二届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年下半年以来,广州全力推进18座污水处理厂建设,目前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7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万吨/日,跃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剩余1座花都区大陵净水厂正在推进主体工程施工,今年12月完工投入试运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日。

年以来,广州新建污水管网公里,是“十二五”期间的9.6倍。第一批、第二批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已完工,第三批城中村截污纳管项目正在施工收尾阶段,第四批城中村截污纳管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至今年7月,全市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累计完成污水管建设公里。

如何防治建筑工地扬尘污染?

采用无人机巡航对重点区域实时监控

广州如何防治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据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一级调研员贺国庆介绍,广州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多举并抓,例如采用无人机巡航对重点区域实时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工地一律实施顶格处罚,建设工地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广州全市各类建设工程共有个,从年6月10日起开展为期天的建设工地扬尘治理“净化”专项攻坚行动。广州还进一步规范细化了各类建设工程施工围蔽和其他文明施工相关管理标准,指导落实扬尘污染防治。

目前,全市在建项目涉及住建、交通、水务等多个行业。为提升监管手段,广州在规模以上房建工地全面推行视频监控和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已安装视频监控套、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套,通过联网实时监控扬尘污染情况。采用无人机巡航,对重点区域实时监控,全面快速检查建筑工地裸土覆盖、垃圾清理、建筑材料堆放、道路硬化、围蔽设置等措施到位落实情况。

贺国庆说,下一步,广州将继续加强对各类建设工地的巡检,严管重罚,对发现的问题工地,一律实施顶格处罚。对推进扬尘整治工作不力、整治效果不明显、监管职责履行不到位的,联席会议办公室将发函警示提醒,对存在失职渎职情节严重、拒不整改等问题的适时移交纪委监委部门处理。

广州怎样减少农业污染?

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化肥农药使用量稳步下降

为了保卫蓝天碧水净土,广州怎样减少农业污染?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人居环境处四级调研员刘扬华介绍说,近年来,广州大力推进农业污染源头减量,突出重点抓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池塘养殖水治理、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等专项行动,全市农业生产环境持续改善。

截至目前,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8%以上。

据悉,广州明确畜禽养殖场主是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第一责任人,督促养殖场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模式。

目前,广州要求相关单位建立健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台账,如实填写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记录,做到粪污收集、贮存、利用、去向清晰可查。

据统计,年全市农药使用量减少.51吨,同比下降7.8%,已连续3年负增长;年全市化肥使用量10.29万吨(折纯量),较年减少吨,同时,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1.79万吨,相当于减少(或替代)化肥吨,已连续4年实现负增长。

下一步,广州将组织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抽查行动,对抽查水质不合格的立即进行整改,确保治理设施正常运转,加强尾水排放的管理,探索建立池塘养殖水排放备案制度。同时,广州还将继续实施商品有机肥购置补贴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使用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产品奖励*策,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李妍王燕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王燕李妍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张影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州打出组合拳保卫蓝天碧水净土广州日报